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作为陪葬用的明器,或是远销海外的贸易商品,部分器物可能也供日常使用,产品造型包含器皿、模型、人物及动物等等,本文选取龙耳瓶、仕女俑、天王俑、骆驼及圆盘等品类,介绍唐代三彩器的特色。
1.三彩瓶

此器为盘形口、长颈、深腹、双龙耳的形制,表面以贴花和多色釉彩装饰,是唐代颇为流行的款式(图一)。图片来源:《世界陶磁全集11隋唐》,页51,图34。
唐代三彩瓶的形状多元,有长颈瓶、凤首瓶、鱼形瓶及双龙耳瓶等,造型各有特色,以长颈的形式最普遍。例如图一为唐代的三彩贴花纹龙耳瓶,此器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藏品,瓶口呈圆盘状,颈部略长,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深长且上宽下窄,瓶口和肩部之间竖立对称性的龙形双耳,龙首朝下,张嘴衔住瓶口。瓶身表面有环状的模印凸棱和阴刻弦纹,盘形口的外壁与圆阔的瓶腹上,分别用小型及大型的贴花装饰,表面施加褐、绿、黄等多色釉彩,各种釉料相互浸润流淌,呈色斑斓美丽。此类双龙耳瓶还有白釉和青釉等品种,造型具有外来风格,是盛行于唐代的陶瓷瓶款式。
2.三彩仕女俑

仕女的脸庞圆润,体态丰腴,身上施以绿、褐、黄、蓝等低温釉彩,突显雍容华贵的形象(图二)。图片来源:《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陶瓷卷》,页135,图469。
仕女是唐代三彩人物俑的题材之一,其他还有文官、武士、仆人、乐伎及胡人等等,各个人物俑依其身分类别而有不同的装束与风格。例如图二为唐代的三彩女立俑,此器由陕西省西安墓葬出土,仕女头上梳着倭坠髻,身上穿着V领窄袖上衣与曳地长裙,肩上搭着披帛,足穿翘头鞋,脸庞圆润,身材丰腴,右手向前伸出,左臂曲肘朝上,神情温雅看着前方。仕女的髻发施黑釉,脸部彩绘五官,身上施以褐、绿、黄、蓝等多色釉彩,除了突显衣裳和披帛的形状之外,铅釉的流动性能也使衣着具有更好的垂坠感与光泽。由于此类三彩仕女俑采分段模印法制作而成,头部、身体及四肢皆有模印接合的痕迹,是其工艺上的特色。
3. 三彩天王俑

天王俑为胡人面貌和武士造型的结合,表面施以褐、绿、白等多色釉彩,形象威猛刚健(图三)。图片来源:《故宫陶瓷馆 上编》,页148,图87。
唐三彩里的人物俑,除了仕女、文官、胡人、乐伎、仆人等日常生活里真实存在的人物之外,还有宗教传说里的守护神——天王俑。例如图三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唐代三彩天王俑,脸部为胡人相貌,头上斜出双翅,右手插腰,左手握拳上举,身穿铠甲,肩上覆盖龙首披膊,腰间束带,下系护腹与垂膝裙,双腿套着护具,右腿直立,左腿屈膝,踩踏于卧牛之上,卧牛下方为山形座。天王双眉紧蹙,怒目注视前方,嘴巴张开露出牙齿,头上盔冠、脸部及颈部皆素胎无釉,其下施以绿、褐、白等多色釉彩,鲜艳明亮的釉色突显天王神像威猛刚健的气魄。天王俑是唐代墓葬的随葬品,常以成对的形式和镇墓兽一起放置在墓道或墓室前面,是唐代墓葬的守护神俑。
4.三彩骆驼

唐代 · 三彩骆驼
骆驼施以褐、绿、白等釉料,突显五官和肢体之特徵,局部可见釉料垂流的现象(图四)。
骆驼亦称「沙漠之舟」,是丝绸之路上商旅人士的坐骑与运送物资的交通工具,唐代将其纳入低温釉陶的制作,产生许多精美的三彩骆驼。例如图四之唐代三彩骆驼,脖子拉长朝前仰望,嘴巴张开嘶鸣,背上双峰倾向左右,双峰周边铺垫鞍鞯,四肢伸直,立于长方形的底板上,通体施以绿、白、褐等低温釉料,利用褐绿二色的釉彩,突显鼻吻、鬃鬣、双峰、鞍鞯、腹部及腿部等部位,局部可见釉料垂流的现象,色彩鲜艳淋漓。唐代三彩骆驼有单峰和双峰二类,体型高大,背上常见鞍鞯、囊袋、布匹、水壶等物品,或是驮负数名乐舞俑,与牵引的人俑组合出现,反映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盛况。
5.三彩盘

唐代 · 三彩盘
盘内压印宝相花纹,表面施以黄、褐、蓝、绿、白的釉料,烧成鲜艳华丽的三彩器皿(图五)。
唐代三彩器皿除了器身高长的瓶类之外,还有壶、炉、盘、碗等器具,表面常以釉彩搭配贴花或印花等技法作装饰。例如图五为唐代的三彩宝相花盘,此器的口沿微敞,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内底处采压印技法制作宝相花纹的轮廓,产生凹凸相间的花形,然后顺着轮廓线条施以黄、绿、蓝、褐、白等釉料,形成展瓣盛开的绚丽花朵。其余器面施以黄、褐、绿、白之釉料,各色釉料在窑火的作用下往周边扩散流动,彼此互相浸润,晕散交融,产生浓淡相间、富有层次的美感,使中间的宝相花纹显得富贵端庄、圆满吉祥。
唐代三彩器在早期的低温釉基础上,加入各种金属着色剂,利用铅釉的流动特性,使各色釉料相互浸润交融,呈现出绚丽斑斓的艺术美感。
虐龙:北美大型暴龙类(长9米/牙齿多达64颗)
虐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9米左右,最初被认为是后弯齿龙以及阿尔伯塔龙的一种,但最终在2010年才建立了独立种属,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发现的。虐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10:550000切齿龙 长有硕大的门牙(窃蛋龙中唯一的植食恐龙)
切齿龙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窃蛋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2800万年前的白垩纪初期,第一批化石发掘于中国辽宁省的北票市,拥有着兽脚类恐龙中唯一的植食性特征,颌骨的前端带有非常平直的门牙,从而也以此命名为切齿龙。切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39:38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南朝陵墓石刻
宋、齐、梁、陈四朝帝王陵墓前的石刻。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因此在江苏省南京附近(包括江宁、句容、丹阳3县)有许多帝后王侯陵墓,但目前仅见南朝陵墓前地面上有石刻31处。属于帝王的12处,王侯的19处,大多数曾遭破坏。这些石刻体制巨大,造型优美、雕琢精致,是当时南方石雕艺术的代表作。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45:240000探索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楼兰古城神秘消失之谜
令人着迷的楼兰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大量的神秘符号,海市蜃楼般出现后消失的它,让人们对它格外的着迷,却无法对楼兰进行精准的描述。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成为了当今世界上人们探讨的话题。没有史书的记载,人们更是无从下手。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由于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罗布泊的水大量减少,加上沙漠面积不断的扩大促使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罗布泊最终枯竭楼兰古国就不复存在。楼兰古国:紧挨最大的罗布泊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24:400000宋江宁: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6: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