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到隋唐时期佛造像的转变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当年一个国家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次大陆毗邻的地区传播,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传播,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向南主要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成为南传佛教;向北主要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地,称为北传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志·魏书·东夷》,引《魏略·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修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佛寺——洛阳白马寺,这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之始。此后,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开凿石窟,兴建佛寺,雕造佛像,佛教信仰极为盛行。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创立了诸多佛教宗派。宋元以后,儒释道融合,佛教进一步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

山东地区最早的佛教图像见于山东沂南北寨东汉画像石中,有三幅刻画圆形头像或佛教手势的人物像,被视为山东最早具有佛教特征的人物画像,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北朝时期的山东佛造像的情况之前已经介绍过见: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造像的繁盛

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繁荣,佛教逐渐走向民族化和世俗化,不但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道教和儒家思想,而且还吸收了民间信仰和审美习惯。就造像而言,全国范围内造像风格渐趋于一致,逐渐摆脱了对神灵气质的刻画,而着重形体和人性的展现。济南市县西巷考古发现了迄今山东隋唐佛教造像数量最多、形象最精美的佛教寺院遗址。到宋代,佛教造像已极具亲和力,生活气息浓厚。济南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宋代泥塑汉代形象逼真,姿态各异,号称“海内第一名塑”。

唐代净土宗盛行,弥勒和阿弥陀佛信仰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支,相关的弥勒、阿弥陀佛像风行。唐代弥勒信仰以武周时期最为盛行,弥勒像以倚坐式为典型,着褒衣博带式汉装,形体丰圆,与唐代世俗化审美观相通。

在众多佛教造像装饰中,菩萨装束较为普遍。菩萨的造型源于出家之前释迦牟尼的太子形象,其装束繁复精巧,雍容华贵,不同朝代各有特征。北魏时期菩萨造像飘逸俊秀,多服天衣,较少装饰。东魏时期菩萨面相清秀,弯眉细长,口含微笑,轻衣薄裙贴体,装饰更加复杂,璎珞、珠链等刻划精细。北齐时期菩萨丰腴健硕,服饰愈加精巧华丽,佩饰也更加丰富多样,多头戴宝冠,着项圈,佩手钏、臂钏。唐代菩萨像多脸庞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身体呈S型,上身袒露至腹部。帔帛环绕,璎珞小巧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
佛像多着袈裟,也被称为三衣、福田衣,样式为长方形,原来是古印度僧人的服饰。三衣,指里外三僧衣的统称,福田衣指装饰田字状纹样的僧衣。中国的袈裟样式结合了外来和本地服饰的特点,如圆领袈裟,袒露右臂袈裟是古印度地区流行的披着方式;低开的“U”字领袈裟是中国变通后的样式。薄衣和无衣纹饰古印度流行特征;而厚衣和多折衣纹则是中国特点。
参考阅读:
2020年游学:山东地区北朝时期佛造像的繁盛
2020年游学:山东古代佛教造像概述
2020年游学:西安碑林博物馆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甘肃省博的佛教造像与壁画
相由心生:中古山东龙华寺出土佛教造像精品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佛造像、经卷和唐卡
日享一书BGg01《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日享一书TLs01《圣境印象 印度佛教艺术 》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为东周时代周人墓葬。位于横贯河南省洛阳新旧市区的中州路一带。年代约当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1954年发现,随后由苏秉琦主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学专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提出的7期划分,成为中原地区东周墓分期断代的标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2:380000内蒙古发现古墓 尸体出现大量水银(契丹墓葬)
内蒙发现的墓葬可能是契皇室成员的墓葬。2003年,内蒙古一座采石山爆破后,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当把古墓的石木门掀开后,一名考古队急忙拿着手电筒往里棺察,发现一口鲜艳的红色棺材赫然摆放在里面。不仅如此,棺材的周围装饰着很多凤凰的图案,做工十分的讲究。看着眼前如此高规格的下葬方式,在场的考古人员立刻意识到墓主人的身份肯定非富即贵,棺木内陪葬的宝贝肯定也是奢华至极。纯金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12:270000莫高窟中的壁画 揭露出来了匈奴如何对待王昭君
莫高窟内的一幅壁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描述了王昭君去世后,匈奴人自发为她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葬礼。画中展示了他们残酷的悼念方式,即自我伤害。人们用刀割面部,甚至有些人割去了耳朵,似乎他们认为自我伤害越严重,就越能表达对王昭君的深深爱戴。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8:28:400002「收藏」历届全国“百优”获奖及提名博士论文(历史学)
历届全国“百优”获奖及提名博士论文(历史学)1999年获奖2000年获奖2001年获奖2002年获奖2003年获奖提名2004年获奖提名2005年获奖提名2006年获奖提名2007年获奖提名2008年获奖提名2009年获奖提名2010年获奖提名2011年获奖提名2012年获奖提名2013年获奖提名0000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2
二、唐代政府所设置的牧马地区自来立国者都重视整饰军备,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其意义就在于此。整饰军备必然要注意马匹的来源和饲养。晋平公曾经自诩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其中之一就是多马[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