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到底什么来头,周武王灭商后为何朝妲己尸体连射三箭?
如果不是《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恐怕很少有人会知道历史上有妲己这号人物,但也正因为《封神演义》的广泛传播,使得妲己狐狸精的形象深入人心。

事实上,在汉代以前,史书对于妲己形象的渲染还十分宽泛,对她罪行的指责仅仅局限于她是亡国之君的宠妃。比如《国语》就有一段精辟论述:“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周于是乎亡”。
妹喜和伊尹,妲己和胶鬲,褒姒和虢石甫,夏商周三朝的政权鼎革,被后世政治家凝练成了一两个人物的弄权所导致的。
在父权制下的古代社会,女性的“亡国功效”被无限放大了,充当间谍颠覆宗主国政权的伊尹、胶鬲分别成了商朝和周朝的贤臣,妹喜、妲己、褒姒反倒成了王朝灭亡的替罪羊。

不同的是,妹喜、褒姒以失踪宣告了自己在政治舞台的落幕,唯独妲己的结局却异常惨烈。
据《逸周书》记载:“(武王)适二女(指妲己及嬖妾)之所,乃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轻吕,斩之以玄钺,悬诸小白。”
牧野战后,周武王率军进入朝歌,并将早已自焚而亡的纣王头颅挂在了大白旗之上,周武王目的很明确,向天下诸侯昭示纣王已死,商朝已亡,周成为了新的天下之主。

在纣王死后,妲己和嬖妾也随之自尽,但此时周武王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困惑的举动,“射之三发,斩之以玄钺”,周武王不仅朝着妲己的尸体连射三箭,而且同样将她的头颅挂在了白旗之上。
如果妲己像妹喜一样充当的是内应的角色,那么她无形中助力了商周鼎革,周武王虽然不会当着天下诸侯感念,但也不至于做出折辱尸身的举动。

那么妲己究竟有什么来头,为何会招致周武王如此痛恨呢?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妲己发明炮烙、杀文王长子伯邑考、剖心比干等种种恶行,都是汉代以后才陆续充实进史书记载当中的,可信度极低。
而在战国乃至周初的文献中,对于妲己罪行的指责仅仅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就连武王伐纣时所发布的《牧誓》,也只是说“今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纣王听信妲己蛊惑,不祭祀祖先)”,并未提到说妲己具体做了哪些十恶不赦的事。

但即便是这两项罪名,也十分牵强。“妇女与政”在商朝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社会现象,她们生前可以参与商王朝的政治生活,掌握和控制国家的各种权力,代替商王出征或主持祭祀大典,死后甚至可以享受单独祭祀。顾颉刚先生对此曾有如下评述:“所谓听信妇言是少见多怪,商代女性十分活跃,纣王妇妲己可能就是武丁时妇好一类的杰出女性”。
至于祭祀问题,我们先不论纣王会不会听信妲己一面之词就摒弃殷商的祭祀传统,但通过梳理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就会发现,从中商到晚商时期,商朝的祭祀在大幅减少,对应的,人殉数量也断崖式下滑。

这表明,殷商晚期是祭祀制度的变革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非妲己吹吹枕边风就能改变的。
接下来我们就拨开历史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妲己。
妲己,姓己,妲则是有姿色的意思。对于妲己的身份,《竹书纪年》和《国语》是这样说的,“九年,(纣)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
有苏,也就是己姓古苏国。这个国家可是大有来头,因为按照《竹书纪年》记载,“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帝芬又叫帝槐,是夏朝第八位国君,昆吾则是夏朝最重要的羽翼国之一,商汤伐夏时,最先剪除的就是昆吾和韦、顾三国。

夏朝覆亡后,有苏作何选择,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纣王伐有苏来看,有苏在夏朝灭亡后应该是顺从了商朝的统治,所以有苏国才延续到了纣王统治时期。
商朝以武立国,强大时诸侯宾服,衰落时诸侯皆叛,这种时服时叛本是常态,纣王一生的用兵重心都在东夷,但却在第九年首先讨伐了有苏,说明纣王此举有安定后方的用意,所以,对于有苏国君的纳女请降,纣王欣然接受,并且对其女宠爱有加。

上文已经说过,“妇女与政”是商朝的政治特征,所以,有苏国君送女儿妲己入宫,非但不是耻辱,反倒是一种结盟的表现。
这意味着,有苏成为殷商的外围屏障,替纣王看守门户。换言之,妲己的背后代表的是殷商贵族中的有苏一族势力,这颇有点像战国时期左右秦国政治的楚系、魏系。
那么有苏国究竟在哪呢?

就在灭商成功后,周武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分封决定:命苏忿生担任司寇,封于苏,国于温(今河南焦作温县)。苏忿生,已姓,由于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以事实上苏忿生与妲己都同出于有苏国族。
但就是这样一号人物,却能高居西周九卿,主管周朝全国刑狱,与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齐名。奇怪的是,史书却没有留下苏忿生有任何功业的记载。
不仅如此,苏忿生受封苏国国君,也就意味着周武王废掉了自夏朝以来的己姓诸侯国,将已灭亡的温国和有苏合二为一,组建了新的苏国,故而原本姓己的苏忿生,以封地为氏,成为苏姓第一人。

一方面是周武王对待妲己尸身的折辱,另一方面却是对同出于有苏的苏忿生的无限拔高,这表明在商周之际,有苏国在扶商还是反商问题上,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妲己为代表,站在了西周的对立面上,而另一派则以苏忿生为代表,出逃加入西周阵营。
所以,周武王伐商时,盟国名单中并没有苏国,但战后表彰时,苏忿生却在其列。

结合《左传》记载得知,苏国中心区域在河南温县西南三十里一带,疆域则囊括了温、原、樊、盟、陉等十多座城邑。这块区域扼守着黄河古道孟津渡口,是周武王进军殷商腹地—朝歌的必经之路。
可见,周武王朝着妲己尸身连射三箭,又斩下头颅挂于白旗,实则是对苏国站在周国对立面的泄愤,同时也在向天下诸侯昭示反周的下场。
谭氏龙:中国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中国山东省发现了9种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谭氏龙,它体长可达9米,是种大型食草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山东省,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谭氏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44:390000非洲国王可娶多个妃子,但过去有的自愿放弃王位,都惧怕一种风俗
国王,在古代祭祀中角色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古代帝王与神灵的关系处理。在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子,国外王者称认为是上帝之子。在与天地神灵勾通上,除了巫师外,帝王也是人选。最早,敬献神灵最佳人牲,应该是部落首领和王国的国王这些权威人物,他们是祭品中的上上品,一般人是不称职的。用这样的人牲显得对神灵更虔诚,与神灵之间的交流也才够级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5:100000中国特色文明社会起源新标准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46:170000日享一书BGl01《临朐西朱封》——海岱龙山第一大墓
临朐位于山东省中部,沂山北麓,弥河上游,潍坊市西南隅。东与昌乐县、安丘市毗邻,两界临淄区、南与沂水、沂源县接壤,北邻青州市。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6: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