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一座战国古墓,考古队不断挖掘,出土一件2000多年的“电灯”
甘肃一座战国古墓,考古队不断挖掘,出土一件2000多年的“电灯”。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是没有电的,只能靠点火来照明,直到后来,经过聪明人士的制作,才有了灯,不过古代的灯,跟我们现代是不一样的,甚至古代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灯,什么时候有灯,专家们至今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这确实也是挺难的,比较古代离我们也有千年的历史了。

不过有一点,专家们还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战国时期的时候,有一种灯叫做“行灯”,光听名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行走”的灯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专家们不断在甘肃平凉的庙庄陆续发现了很多的古墓,而这些古墓,就有很多是战国时期的古墓,而也有不少的文物,在考古队的挖掘下,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不过这些文物都不是很珍贵,都是一些古墓中常见的文物。

而最后考古队们经过长时间的发掘,已经不断的挖掘,最后在1999年的时候,在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件比较罕见的文物,这件文物让考古队欢声雀跃,从外形上看,这件文物特别像一个青铜器,刚开始专家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但是后来专家们才明白,这是一个类似于灯的文物,设计非常精巧,因为这件青铜器看上去像一个鼎,有三足,很像古代人用来照明的物品。
最后专家们经过翻阅古书,得出一个结论,证实了这个青铜器便是2000多年前的“电灯”,而且还是古代人所使用的“移动电灯”,只要在上面燃料,就可以点燃,而且上面还有一个支架,如果不用的时候,可以放进口袋里,去到任何地方,只要有燃料就可以点亮,十分的方便。

这种“电灯”对于考古队们来说十分的珍贵,因为能挖掘出类似的东西极少,对我们研究古代人的使用灯光有着极大的帮助价值,而且能用青铜制作出这么好的灯具,那个创始人肯定很聪明,而考古队们在现场也是不禁感叹考古家们的智慧,如今,这个2000多年的“电灯”,已经被防御甘肃的博物馆里面进行珍藏了。
考古界的“祖师爷”,没想到900多年后,自己的墓穴被考古挖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宝物被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考古界的“祖师爷”,蓝田四吕中的吕大临,在晚年开始从事青铜器的研究,是历史上最早研究青铜器的人。但是谁知道,在900多年后,吕大临的墓穴,居然被自己的后人“考古”了。身为考古界的祖师爷,自己的坟墓居然被后人考古了,实在是有点戏剧性。吕大临的这个后人,其实还不算是考古,他只能算一个盗墓贼,因为他挖吕大临的坟墓时,想的是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拿去卖个好价钱。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38:340000最大的上龙科动物:克柔龙 体长10米(嘴巴似鳄鱼)
克柔龙是一种蛇颈龙亚目的上龙科海洋爬行动物,诞生于1亿2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初期,最有特点的就是它鳄鱼般的嘴巴和鳍状的四肢,并且它的颈部也是非常粗壮且短的,看起来就像头部直接连接在躯干上一样,它也是上龙科中体型最大的动物之一。克柔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11:300000讲座整理|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整理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主讲人:魏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整理人:侯佳岐(中国人民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21:27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克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又名善夫克鼎。相传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出土。同出者尚有小鼎7件、盨2件、钟6件、镈1件,皆一人所作之器。因亦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和1件小克鼎、2件克钟现藏上海博物馆。克鼎铭文记述周王赏赐给作器者克以大量土地及臣妾等史实,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7:360000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 每一个都十分重大(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吐谷浑王族的大墓。当我们说起自筹之路的时候,总是会想起漫天的黄沙以及中外的贸易,要知道在古代,丝绸之路可以说是联通的中国与其他国家,也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其实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国在丝绸之路之上都有了很多的发现,并且把丝绸之路当成是十分重大的考古。像我来对待,而在前两年在丝绸之路之上又有了新的发现。丧葬制度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25: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