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晋至明清时期的玉蝉变化特色
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0:47:400阅
汉晋至明清时期的玉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走出了先秦时期的影响,逐渐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从厚葬之风到薄葬之风的变迁,玉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一、汉代玉蝉的时代特色
在汉代,厚葬风盛行,因此出土的玉蝉数量较多。这些玉蝉多由羊脂白玉和青玉制成,材质精良。
西汉时期的玉蝉通常有平头顶,两只眼睛突出在两侧。到了东汉后期,圆头顶的玉蝉开始出现。
汉代玉蝉的身体较薄且较大,翅膀用两条弧线表示,边缘锐利。身体上有线条纹饰,多为直线,采用“汉八刀”工艺,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二、晋代玉蝉的变化特点
晋代玉蝉出土数量相对稀少,多带有汉代风格。晋代玉蝉的头部多呈圆弧形,眼睛为椭圆形,更加突出。身体呈瘦长形,不再强调汉代的锐利感。纹饰中弧线比例较多。
三、唐代玉蝉的现象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玉蝉极为罕见,数量有限。
四、宋代玉蝉的演变
宋代盛行仿古,因此出现了许多仿制的玉蝉。这些玉蝉多模仿汉代作品制作,玉质优良。
宋代玉蝉的体型较小,不再强调汉代的锐利感。作为饰品的使用较多,较少用于玉琀制作。
五、元代玉蝉的特点
元代出土的玉蝉极为罕见,但上海嘉定法华塔地宫中发现了一件精美的水晶玉蝉,打破了元代无玉蝉的传言。这件玉蝉呈圆雕作品,无色透明,形象生动。
六、明代玉蝉的特点
明代玉蝉包括圆雕和薄片状两种。大多使用上好的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蝉头较大,眼睛圆形,更加突出。翅膀雕琢较薄,腹部较厚。雕刻技法强调立体感。
七、清代玉蝉的特征
清代玉蝉有圆雕和薄片状两种。多使用上等玉料制作,雕刻精湛。清代玉蝉的眼睛多呈细长形,身体通常装饰以回纹和勾云纹。纹饰布局清晰,使用阳纹线雕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考古界的“祖师爷”,没想到900多年后,自己的墓穴被考古挖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宝物被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考古界的“祖师爷”,蓝田四吕中的吕大临,在晚年开始从事青铜器的研究,是历史上最早研究青铜器的人。但是谁知道,在900多年后,吕大临的墓穴,居然被自己的后人“考古”了。身为考古界的祖师爷,自己的坟墓居然被后人考古了,实在是有点戏剧性。吕大临的这个后人,其实还不算是考古,他只能算一个盗墓贼,因为他挖吕大临的坟墓时,想的是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拿去卖个好价钱。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38:340000中国长城屹立不倒 考古专家发现秘密(长城秘密)
万里长城屹立的秘密是城墙内填充的百吨碎石。长城的山海关屹立数百年而不倒的秘密,其实原因就藏在墙体的内部。它的地基部分每块都是重达三吨的花岗岩,并且在石块与石块之间用蝴蝶形的铁索固定,这样能有效的预防石块在潮汐长将时四处移动。不仅如此,上下九层高达14米,严丝合缝的花岗岩巨石,让敌人想轻易凿开城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万里长城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34:440001我国最恐怖古墓 一百八十多人陪葬(恐怖墓葬)
陕西的一座古墓里发现了100多人的陪葬。800里秦川13朝古都的陕西在我国的考古事业当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省份。俗话说地下5000年看陕西这一点根本没有错误,因为陕西几乎可以代表我国。从古代到现在几乎所有朝代的地下文明最高水准。例如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墓葬,还有第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葬都在这里。早在1976年就找到了一座墓葬,这座墓葬至今为止也可以说是一座十分恐怖的墓葬。恐怖的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0-06 19:48:08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17: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