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晋至明清时期的玉蝉变化特色
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0:47:400阅
汉晋至明清时期的玉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走出了先秦时期的影响,逐渐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从厚葬之风到薄葬之风的变迁,玉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一、汉代玉蝉的时代特色
在汉代,厚葬风盛行,因此出土的玉蝉数量较多。这些玉蝉多由羊脂白玉和青玉制成,材质精良。
西汉时期的玉蝉通常有平头顶,两只眼睛突出在两侧。到了东汉后期,圆头顶的玉蝉开始出现。
汉代玉蝉的身体较薄且较大,翅膀用两条弧线表示,边缘锐利。身体上有线条纹饰,多为直线,采用“汉八刀”工艺,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二、晋代玉蝉的变化特点
晋代玉蝉出土数量相对稀少,多带有汉代风格。晋代玉蝉的头部多呈圆弧形,眼睛为椭圆形,更加突出。身体呈瘦长形,不再强调汉代的锐利感。纹饰中弧线比例较多。

三、唐代玉蝉的现象
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玉蝉极为罕见,数量有限。
四、宋代玉蝉的演变
宋代盛行仿古,因此出现了许多仿制的玉蝉。这些玉蝉多模仿汉代作品制作,玉质优良。
宋代玉蝉的体型较小,不再强调汉代的锐利感。作为饰品的使用较多,较少用于玉琀制作。
五、元代玉蝉的特点
元代出土的玉蝉极为罕见,但上海嘉定法华塔地宫中发现了一件精美的水晶玉蝉,打破了元代无玉蝉的传言。这件玉蝉呈圆雕作品,无色透明,形象生动。

六、明代玉蝉的特点
明代玉蝉包括圆雕和薄片状两种。大多使用上好的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蝉头较大,眼睛圆形,更加突出。翅膀雕琢较薄,腹部较厚。雕刻技法强调立体感。
七、清代玉蝉的特征
清代玉蝉有圆雕和薄片状两种。多使用上等玉料制作,雕刻精湛。清代玉蝉的眼睛多呈细长形,身体通常装饰以回纹和勾云纹。纹饰布局清晰,使用阳纹线雕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1880年法国《旅行画报》报道中的清朝剃头匠
清朝的剃头匠本文作者倪方六如今民间将理发称为“剃头”一说,自清初才叫开,以前称为栉工或镊工,理发称作“净发”,不会说剃头。早期剃头是骂人话,被判了髡刑的才会剃头。满清入关后出于统治中原,推广满清风俗,摧毁汉人自尊心的需要,下达“剃发令”,在汉族男子中间强行推广“剃头梳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4:390001资中龙:四川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距今1.8亿年前)
资中龙,中国四川出土的恐龙之一,它植食性,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尽管资中龙不怎么出名,但它曾经生活在中国,一起去认识看看。资中龙基本资料资中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跟腕龙等大型食草恐龙一样,它拥有长颈部,体长9米,与开江龙、易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1.8亿年前的中侏罗世。资中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27:170000收藏热催生盗墓,民国资深玩家竟被外甥造假货骗了,从此退出江湖
原题:“市场规律”刺激下的民国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盗墓活动的疯狂,与当时“市场规律”的过度刺激是有直接关联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35:560000开江龙:四川大型食肉恐龙(长9米/距今1.5亿年前)
在恐龙世界中,食肉恐龙总是更受人瞩目的,其中又以霸王龙、棘龙为最,它们是整个恐龙物种中最强的存在。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大型食肉恐龙还有很多,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开江龙,它体长可达9米,生活在1.63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开江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58:010002华丽角龙:目前头部装饰最多的恐龙(多达15个角)
华丽角龙是一种角龙类恐龙,诞生于6500万年前-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和三角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颅骨上长有10多个角,从而它也成为了目前为止冠饰最多的恐龙,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华丽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58: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