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中,几座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堪称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清西陵,无论是从建筑规模,建筑技艺还是文化内涵,都堪称前所未有。
其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雍正泰陵,位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泰陵始建于1730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泰凌的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建筑中的风水观,主体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楼开始,过一座五孔石拱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庄重肃然,构成清西陵的主体门户,然后就是2500米的神道,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是高大的苍松翠柏,自南向北分布着40多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分别是大红门、具服殿、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方城明楼、宝顶等。
与泰陵规模相近的,是嘉庆帝的昌陵,昌陵位于泰陵西一公里处,始建于1796年,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昌陵的隆恩殿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块呈正方形,边长约62厘米,不滑不涩,平亮如砥,石面上缀以天然紫色花纹,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好像铺了一地的珍宝。

另外,昌陵的朝房、隆恩殿、配殿、明楼、宝顶等地方,比泰陵修建的规模更大。
即嘉庆帝之后,把陵墓建在西陵的是道光帝,他的陵墓称为慕陵。慕陵始建于1831年,耗时5年,内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慕陵的规模比较小,但建筑手法和别出心裁的设计,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整个围墙都用磨砖对缝的手法砌筑,使墙身严丝合缝,平齐结实,最具特点的是其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建筑工艺,这三座建筑的建筑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不饰油彩,以本色为基调,在天花、裙板、绦环板、雀替等处,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喷云吐雾,非常生动,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据说,这是道光用来避免地下水渗漏的方法。
与以前的陵墓明显不同的是,慕陵外没有了圣德神功碑楼和石像生,还是清代帝陵中唯一没有望住,并把罗锅墙建成弧线形的。
最后建在西陵的帝王陵墓,是光绪帝的崇陵,崇陵位于泰陵宫南约4公里的金龙峪,始建于1909年,历时6年,一直到民国4年才完工。内葬德宗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崇陵的地宫工程最为浩大,整个墓道全长63米多,面积近350平方米,空间2170立方米左右,地宫的主体建筑是金券,重要部分还有存放皇帝、皇后棺木的宝床,以及浮雕着菩萨立像的石门。
由于建筑时间比较接近现代,崇陵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其内部的木构架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独到之处,是殿内四根金柱上用沥粉贴金做成的盘龙装饰,精美无比。
这四座帝陵,是清西陵中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其次还有很多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
整个清西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工艺高超,内涵丰富并各具特色,较好的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全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是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杰作,有重要的研究和鉴赏价值。
观展:年末玉器大展,山西西周玉器首次集体亮相
玉文化,万年悠长。至少自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玉、崇玉,经过夏商周,绵延至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皆为世人所钟爱。正如孔子《论语·八佾》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您开篇所见,无论色泽、造型,还是纹饰、内涵,山西曲沃北赵、羊舌晋侯墓地及绛县横水墓地等出土的西周玉器都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极为丰富的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9:1900012020十佳图书编辑说 |《纸上吉金——钟鼎彝器善本过眼录》出版述要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向这些入选图书的图书编辑约稿,从编辑的角度,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07:320005「挥斥八极」郭立新:大禹治水地望分析(黄河篇)
郭立新洪范视界2022-05-0914:50核心观点:研究地形地貌和古气候,有助于了解治水的需求和难度;研究考古发现,有助于理解和评估治水技术和经验累积;文献首先表达的是撰写者的时空,而非其所描述的时空;古史复原应从一手考古与自然史料着手,摆脱文献目的性及后世国家创造自己历史的意识形态;大禹时代黄河下游周边社会所显示出来的社会规模和社会能力,或不足以治理黄河这种大河水患;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11:410004刘绪:商文化在东方的拓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6:410000《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后记
小书的基本内容,源自博士学位论文《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的考古学研究》绪论与前五章部分的增订,主体内容是以陶器构建古冀州及邻境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谱系,学位论文涉及生业技术、墓葬、聚落、人群关系的章节,后续匡谬增删,再俟求教。《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书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9: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