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人革命: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管仲会说“以人为本”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朝崇尚鬼神,鬼神高于一切,甚至天天轮番祭祀,人事礼俗居于其次,因此商朝是典型的“以神为本”。
管子记载,管仲向齐桓公称述霸业时,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因此,“以人为本”春秋时已有,而不是现代词汇。
问题在于,商朝时是“以神为本”,春秋时是“以人为本”,两个思想截然相反,那么何时发生由“神”到“人”的宗教革命,如何发生?
商朝人祭之惨,让人不忍直视
商朝以神鬼为本的背后,则是让人不忍直视的血腥残酷,文献与考古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甲骨文残片记载,商王武丁时期,人祭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现代学者推算,甲骨文上的人牲总数不低于3万人(有学者认为超过10万人)。
更为重要的是,商朝对待“人牲”的处理手段极其残忍,很多人牲是妇女(包括孕妇)、儿童,处置方式有剖心、炮烙(燔祭)、醢(把人牲剁成肉酱)、活煮分食、砍腿让其流血而死等,因为商人认为“人牲”叫声越惨越大,越会被上天听到,祭祀效果才越好。

现代考古发现,除了“人牲”祭祀,商朝权贵墓葬中,也有大量“人殉”,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妇好墓里有16人殉葬等等。
当然,商朝晚期人牲已经减少,尤其纣王希望改革祭祀制度,大幅度减少人牲,但内部“王权”与“神权”矛盾激烈,因此改革压力重重,最终以微子启等为首的祭祀集团反叛,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商周更迭,更是一场神人革命
商朝人祭习俗过于残忍,必然引起其他部族不满,或许是周能灭商的原因之一。
武王灭商之后,在祭天时说过“宅兹中国,自之乂(安定)民”,其中甲骨文中的“民”是一针刺瞎左目,因此当时的“民”大抵是地位低下的奴隶或战俘。然而,周武王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也办过大型人祭。
但周公摄政时,决定彻底铲除商朝文化,严禁人祭人殉,提出“敬德保民”,开启了礼乐文明,目的是制造一套没有人祭、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现代学者猜测,周公可能删除了人祭的相关记录,同时灌输“上天有好生之德”的道德思想,故而商朝人祭的相关历史没有什么流传,而与“敬德保民”相关的内容却比比皆是。

现代考古发现,在周原遗址、武功郑家坡等先周墓地中,几乎没有发现殉人现象。因此,周公旦禁止人祭,应该与周人传统有关,而不是突发之想,在对待“人与神”关系上,周人显然要比商人更文明。
由“神本”转向“人本”,无疑是华夏文明的重大革命,是文明的一次重要进步。正因如此,天才历史学者李硕(不久前因病去世)的《翦商》指出:武王灭商不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史上里程碑式的革命。
周朝以人为本,考古改写认知
周公制作礼乐制度,倡导“敬德保民”,反对商朝残忍人祭制度,故而被儒家视为“圣人”。那么,周公倡导“人本”,建立礼制反对人祭人殉之后,周朝还有无这些现象呢?
在电视剧《东周列国志》中,周朝活埋无数人为周宣王(?—前782年)殉葬;电影《孔子》中,鲁国卿大夫部下强迫家奴为主人殉葬.......那么,灭商的周朝真有这么残忍吗?其实,影视中这一段不太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编剧考证不够严谨。
根据史料记载,周朝人祭基本消失,“崇鬼”的人殉的确长期存在,但反对人殉的情况也一直存在,比如春秋战国的陈子亢说过“用人殉葬,不符合礼制”。更为重要的是,现代考古发现周代人殉比较复杂,总体改写了传统认知:

首先,现代考古发现:越是周人王公贵族墓地,越靠近周人核心地区,人殉现象就越少。关中地区鲜有发现人殉情况,比如扶风北吕、凤翔西村墓地,属于周朝王公贵族墓地,墓葬中皆无人殉现象。北京琉璃河地区,召公封地燕国初都,该地商人墓葬中存在人殉,但在周人墓葬,包括燕国国君墓葬中却没有殉人,甚至连殉狗都很少。
其次,越是与夷狄杂处之所,人殉现象就越多。山东考古发现,两周时期人殉情况触目惊心,比如临淄郎家大墓发现殉人9具,陪葬者17人;沂水刘家店两座莒墓,其中一个墓殉40人左右。但山东鲁国王公贵族墓地中,则鲜有人殉情况。山东本来具有大量的商文化和东夷文化习俗,兼吕氏建齐后不禁当地风俗,因此山东普遍存在人殉情况,但鲁国则移风易俗,所以鲜有人殉情况。
因此,受到传统习俗的惯性,周朝人殉情况比较复杂,不是普遍现象,但在部分地区依然很盛行,比如山东、楚越吴地区等。

商朝以神为本,周公建立礼乐制度,扭转了神人关系,中国从此转向“人本”,因此周公改制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怎么夸赞都不为过,孔子并未夸大他的功绩。没有周公改制的话,中国可能会像西方一样成为宗教国家,把“神”放在“人”之上。
但现实不是游戏,不可能周公一声令下,神人关系就会立马得到改变,因此西周时期神人其实并尊,此后“人”越来越高于“神”,最终在春秋时期否认鬼神的作用,即管仲提出“以人为本”,后世演化为“民本主义”。但社会运转是复杂的,即便管仲提出“以人为本”,包括齐国之内的周代不少地区,依然还有人殉现象,依然把“鬼神”放在“人”之上。
比中国晚些时候,古希腊也提出了“人本主义”,但与中国基本步步可考,史料与考古皆可印证不同,古希腊的“人本主义”缺少演化过程,突然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现代一些学者通过荷马史诗强行解释,并不能让人信服。由于开始“以人为本”,打破了神的桎梏,故而中国与古希腊随后都进入璀璨时代。
秦始皇陵陪葬多少人 可能没有那么夸张(秦始皇陵)
秦始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残暴。自从秦始皇陵兵马俑问世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秦始皇陵的探索。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好奇,秦始皇埋葬了活人吗?如果有,有多少人和他葬在一起?在中国古代,殉难制度从商代开始出现,到周代开始流行。它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被彻底废除。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皇帝,秦始皇陵墓在建筑规格和陪葬对象上都有所不同。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2-22 21:49:470000昨天是基因剪刀,六十年前诺贝尔化学奖是“同位素时钟”考古神器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点左右,2020诺贝尔化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艾曼纽·卡彭特(Emmanuelle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A.Doudna),以表彰她们对“基因编辑”方法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1:300000北京出土乾隆女儿墓居然挖掘出了国宝(古墓国宝)
北京发现的清代公主墓挖掘出来了重要的国宝。当我们想要知道过去的一些事情的时候,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考古的方式,而我们在考古的时候,一方面是考察古代的史书,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古代的墓穴,因为墓穴是记录古代一些文化最为完整的地方。2020年,我国的考古学家就在北京发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墓穴。公主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53:51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01:140000揭秘三星堆遗址为什么不敢继续挖掘了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停止挖掘工作。三星堆遗址不敢继续挖掘的原因主要有文物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一、严重的文物盗窃现象我要新鲜事2024-07-28 16:25:5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