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与羌人的关系,甲骨文揭开了残忍的一幕,难怪姜子牙投靠周人
在中国历史上的古族群中,羌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族群,与汉族同源共祖,且在中国文献中出现得非常早。
现代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在距今6000年前,现代各个说汉藏缅语族的民族很可能是拥有共同祖先,在距今5900年时汉藏语系出现了分化,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汉藏人,一支向东迁徙成为了后来的汉人,一支向西迁徙成为羌族、藏族、缅族等,因此汉族与羌族同源共祖。
在文献中,羌族出现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山海经》记载“伯夷父(颛顼师傅)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史记》记载“禹兴于西羌”。而从商代至今,史料上一直都有羌人的记载,如今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商朝时期,与汉族同源共祖的羌族,在商朝却有一段极为血腥的过去,商羌两个政权之间长期互不相容,甲骨文揭开了残忍的一幕,这或许也是姜子牙投靠周人的原因之一。

商朝中期最大的敌人——羌人
商朝晚期,最大的敌人有二,一是东方的东夷,二是西方的周人。东夷率先叛乱,由于临近商族统治核心,又卡在食盐、海贝、青铜等原料的路线上,导致纣王不得不先打东夷,由此使得周人的兴起。然而,早在商朝中期时,羌人才是商朝最大的敌人。
武丁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指挥商朝军队南征北战:向南多次深入荆楚之地,向北向西击败过朔方、土方、鬼方、羌方、夷方、巴方等势力,大幅度拓展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时代的羌人,生活在商朝的西部,主要活动在如今陕西西部及甘肃一带,地广人众十分强大,在对羌方的战争中,武丁曾一次调动1.3万人,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俘虏了大量羌人,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成为生产者,其他的上至方伯、下至普通羌民,都在商王频繁地祭祀中充当敬献给神灵的“人牲”。

甲骨文中的羌字——反映商羌关系的变化
商朝对羌人的态度如何,透过甲骨文羌字,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非常残忍的一幕。
甲骨文中的羌字(见下图),一共有四种写法,第四种是头戴羊角头饰之人的象形,本义为“牧羊之人”。
然而,早期甲骨文中的羌字(1-3),字形上还增添了一些绳索或刑具,背后反映的是商羌战争中,大量羌人成为商朝的俘虏,于是才会出现这样的羌字。结合卜辞相关内容来看,加了绳索或刑具的羌人,是商羌关系最为恶劣的时期,他们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悲惨。
或许,旷日持久的对峙与战争,让商羌都难以承受,商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和解,于是商代晚期的甲骨文羌字(下图,第4种),就已经没有绳索或刑具了。
庞大的羌族——姬姓姜姓或许都是羌人
羌人族群非常庞大,内部部落众多,没有形成统一政权,戎狄、先零、烧当、卑湳、卑禾、婼、参狼、钟等等,他们都可以称之为羌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姬姓姜姓或许都是羌人。
与“羌”同族的是“姜”(甲骨文见上图A),上面一对羊角、下部一个女子,已被认定为姜字。对于这个字,如今普遍认为:羌和姜本义都是羌人,只是性别不同而已,“羌”是男羌人,“姜”是女羌人,后来作为民族称“羌”,作为姓氏称“姜”。因此,姜子牙是不折不扣的羌人。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童书业认为:“‘姜’之即‘羌’,‘姬’之即‘氐’,‘姬姜’似即‘氐羌’”。所谓“氐羌”,是羌人中的一支,汉晋以后氐羌逐渐分流,成为介于汉族、羌族之间的又一个民族。综合各种信息来看,说周人起源于“华夏”,或说周人起源于“戎狄”,两者都不妥当,更准确地说,周人是来自西部的部族,与商代的羌人、周代的戎狄在血缘上更为紧密,因此姬周可能是“氐羌”,不是当时相对纯正的羌人。

商周战争——商羌战争的延续?
商朝中后期,羌人内部出现严重分化,部分开始农耕,部分继续放牧,于是农耕的羌人逐渐与华夏融合,并被商朝所接纳,最终成为了华夏的一部分。
比如,位于山西西部的吕国,姜子牙的故国,定居农耕,就是商朝西部的重要屏障,甲骨文卜辞中还有商王关心吕国“受不受年”(丰不丰收);但也有部分羌人继续放牧,古公亶父迁岐就是因为狄戎入侵,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羌人内部的纷争。
古公亶父迁岐之后,迅速与羌人联姻,他的妻子就叫“太姜”,由此从一个逃难部族在岐山站稳了脚跟。由于商朝需要周人抵挡北方的狄戎,于是扶持了周人,古公亶父第三子季历的妻子“太任”,就是武丁嫡长子祖己的后代。最终,周人整合了羌人势力,并在商朝的扶持下,只用了几十年,就成长为了西部霸主。
因此,姜子牙与吕国后来投靠周人,既是顺从大势,也与他们的羌人身份关系密切,毕竟之前羌人与商朝有过一段血腥过去。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周战争其实是商羌战争的延续。

最后,至于商羌严重对立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双方的生产方式有关,羌人是游牧经济,天然具有侵略性,而商朝是农耕经济,因此大概是羌人持续入侵抢劫,引起商王朝的愤怒与反击。当部分羌人开始定居农耕之后,商朝又能与之和解,乃至接纳其成为属国。这一幕,犹如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宿命战争一样。因此,中原农耕王朝与北方游牧势力的战争,早在商朝时就已经开始了。
荐书 |《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人面像岩画研究》:西伯利亚岩画研究新进展
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除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一望无垠的泰加林和草原之外,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原始艺术,而人面像岩画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作画方式多样。从分布范围上来看,西伯利亚人面像岩画主要位于叶尼塞河、托姆河、安加拉河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人面像岩画则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环北太平洋地区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3:380000湖北挖出秦朝墓穴 棺材里有一封信(秦朝墓穴)
秦朝一个墓穴里挖掘出的书简,揭露了秦朝时期的律法。很多人对于考古工作并没有那么高的兴趣,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考古学非常的热衷,这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考古学真正的魅力,其实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就是人们能够跨越百年,千年的时间,可以用那个时代的产物留下来和古代人进行对话,尤其是一些带有文字性的文物。绝对是考古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秦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1:33:280000天干地支22个字咋来的?专家从甲骨文中全部识出,但字形变化太大
汉字中最神秘的22个字本文作者倪方六以目前最为流行的《新华字典》来说,收录的汉字已过万,更专业的《汉语大字典》收录的汉字超过5万。在这些汉字中,有很多字非常重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有22个汉字,不但在古代人人熟知,使用频率极高,即便在流行手机的今天,也是很多人都能说出来的,为之好奇。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19:150000成吉思汗每次出征前必做一事,做了后才敢行动,古人对此深信不疑
元朝的特殊祭祀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另类朝代,风俗明显异于中原。现有史料表明,至少在进入铁木真(成吉思汗)时代时,蒙古人的社会形态仍处于奴隶社会,比中原的封建社会要落后多了。兽骨占卜曾是奴隶社会流行的占卜方式,商王便是在甲骨上面进行。在当时,蒙古贵族热衷于兽骨占卜,称作“烧琵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9: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