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六国的文字语言真的不通吗?他们怎么交流?
故事《晏子使楚》中,楚王找出本国监狱中的齐国罪犯,借机刁难晏子,这时,晏子说出了千古名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句话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可以切实得出一个结论:先秦时期,中国南北的差异相当大,不论是文化还是环境。
而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先秦时期,列国有着如此大的文化隔阂,他们又是怎么交流和沟通的呢?

秦始皇之前,六国文字是否不通?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难免会有人问出前一个问题:秦始皇之前的国家为周天子分封,同为周天子治下,文字怎么会不通?
这个问题,只要稍微思考一番便能解答。现代中国,交通十分发达,但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仍出现这种现象:两座村庄仅仅相距一座山,但村里的人却听不懂另一个村子的话。
周朝的邦国众多,每一个相距又绝不止一座山。数百年间,政治角逐、文化交锋、兵刃碰撞,这一切的冲突又加剧着封闭。六国的文字可能有些许相似,但语言已经完全不同。
这其中最鲜明的例子便是楚国。商朝末年,南方部落酋长鬻熊投奔周文王,这才在武王灭商之后获得了一个“子爵”。
此后,楚人在深山之间辛苦劳作,这才将楚国经营成了南方声名赫赫的大国。而“筚路蓝缕”便是形容楚人辛苦劳作的景象:一群身穿破衣服的人,推着柴车,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
楚武王时期,实力壮大的楚国派人前往周朝请求加封爵位,周王室拒绝,结果楚武王熊通僭越称王,声称:“你不给封号,我就自己拿!”
这种交锋自然引起了文化的隔绝,加上楚国地处南方,交通更是不便。直到现在,中国南方的语言还是较为晦涩难懂,几千年前更是如此。
楚国是这种情况,战国时期其他六国也大同小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等政策。
在改革文字时,人们便发现,七国文字各有不同,就连一个最普通的“马”字,就有最少五种写法,如果要深究下去,民间更是有几十种“马”字的写法。
毫无疑问,这种隔阂是统一七国的困难之一,但在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下,这种差异也逐步被弱化取代。
文字统一了,那么语言呢?

语言的统一可比文字困难得多。先秦时期,生产力较低,人们维持温饱尚且不易,更别提有多余的实力去学习。
因此,那时的人们识字率较低,所以文字的统一对普通人关系并不大。但语言却大不一样,一个人可能不会认字、写字,但一定会说话,不然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好在还有一门语言临时救场:雅言。
雅言其实并不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的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专门的语言,而是周朝王室使用的语言,听起来和周朝近畿地区(今洛阳)的语言比较相似接近。
先秦时期,特别是战国年间,雅言成了商贾、使者、官员们必会的一种语言。雅言能有如此地位,也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
战国时期,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各路官员、客商来往频繁。在洛阳,最通用的自然是洛阳话,众人为了方便,洛阳话自然成了通用语言。
周王室也在积极推广雅言,他们专门派出会雅言的官员到各国授课,提高雅言的覆盖率,又积极地将各地语言接纳进雅言之中。久而久之,雅言便成了通用语言。
雅言的存在就如同现在的普通话,不同地区的人们会直接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但是,雅言和普通话也有些区别,雅言的学习成本较高,通常只有各国的上层和商旅才有能力学习,底层百姓还是使用自己的方言。
战国时期,中国的上层阶级们有着这样一种语言——雅言来进行交流,而将近两千多年后的欧洲,也使用一种通用语言来交流,那就是法语。
可以看到,欧洲出现通用语言的历史,比中国晚了将近两千年。即使是用拉丁语来和雅言相比,时间也晚了一千多年。
但欧洲的通用语言和先秦时期的雅言有着同样的问题——都是上层贵族才会使用,普及度较低。面对这个问题,我国的各朝代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纵观中国古代各朝代,除了秦朝以外,其他各朝代都对本朝使用的语言进行了官方规定。不过这不意味着秦始皇没有规定官方语言标准的心思,只不过当时七国刚刚统一,百姓们实在难以改变乡音而已。
从汉朝开始,官方就开始规定官方语言。
汉代官方语言和先秦时期的“雅言”一脉相承。到了汉代,雅言已经正式推行了多年,把雅言定为官方语言这件事也正式有了群众基础,于是雅言成为汉代国语,也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到了隋唐时期,官方甚至已经编写了语言的专业书籍,比如隋朝就编写了《切韵》。
这个时期,官方语言虽然被称为“汉音”或“秦音”,但中华各民族已经经过数百年的交融,此时的官方已经融合了南方吴语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调,和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区别。
到了元朝,这些来自草原的蒙古人直接把元大都的语音当做国语,还给它起了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天下通语。
明朝则选用了语音纯正的南京话成为官话。纵观有明一代,南京官话的使用十分彻底。
相传,明成祖朱棣看见一名官员政绩突出,让其觐见,准备提拔他。结果这名官员操着一口晦涩难懂的广西话,这也导致朱棣放弃了提拔他的想法。

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防止满足被汉族同化,特意将满语定为官话。结果到了乾隆年间,满人基本上不会说满语,统治者无奈之下,将当时的北京话定为官话。而北京话就是现在普通话的前身之一。
从中国官话演变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中国官话大致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延续。同时,各朝代通过中央集权,将官话强有力地推广下去,这也让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1965年陈毅出访非洲,说错一句话惹得周恩来大怒:谁给你的权力?
众所周知,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能征善战,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先后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政绩斐然。除了政绩之外,陈毅还文采过人,连毛泽东都欣赏不已,他曾评价陈毅诗作“侠气,爽直,豪放奔腾”,与自己颇有几分相似。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2:46:15000055年女烈士为国牺牲,初恋为其守墓一生,弟弟苦寻64年在墓地痛哭
“姐姐!64年了!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在家人的搀扶下,年过古稀的景宝龙在河南漯河市烈士陵园的一处墓碑前哭成了泪人,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苦苦追寻,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然。方正的黑色大理石块上镌刻着“景宝玲烈士之墓”七个字,烫金雕刻的文字在艳阳高照下熠熠生辉,如同烈士闪耀的生命之光。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56:120004袁天罡到底是什么人 是不是活了300年(历史奇人)
袁天罡活了300岁,可能是一个虚假宣传。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段时间都有着一个奇人,比如说在商朝时期的姜子牙。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还有在明朝时期的刘伯温,除了这三位比较有名的之外,还有一个在唐朝时期的比较有名的神人,这个人就是袁天罡在当时是一个道士,并且也是一个预言家。据说中国第一的预言书籍《推背图》就是袁天编撰的,但是也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找到袁天罡的生平那么袁天罡到底是什么人。袁天罡的年龄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2:00:180000皇帝的一天都怎么过?乾隆3点起床早朝,晚7点翻牌子,充实且乏味
在现代社会里,996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很多人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的玩笑话:想穿越回古代当皇帝,毕竟坐在权力巅峰处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美好!可事实上,但凡是了解过皇帝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人,都说不出这种话来。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每天都要处理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奏折,闲余时间还得去三宫六院,陪伴后宫娘娘们。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41:51000089年一老农随手拍张照片获奖励,25年后突然索赔280万,这是为何
“1989年5月11日,予游罢四川乐山后,航返市滨。回首对面古塔,周围搭架重修,念此乃纪所游年份之绝好佐证,且山水云天,颇饶画趣,因举镜焉。25日,友索观而予以侧视,实感山形如健男仰卧。细审头部眉目传神,恰在如真似幻间。”以上是广东老农潘鸿忠在《乐山巨佛发现记》描写的自己发现乐山巨佛的过程。从老人的文字记述中,我们足以看出老人家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丽的事物,并且文采斐然。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3:37: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