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5岁状元试卷真迹:2000字零失误,洪秀全的字与其没有可比性
《新唐书·选举志》有云:“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制…”无论是如今还是古代,对读书人而言,写字是立身至关重要的一种方式,字写得不好,定然会被认为“字如其人”。
唐朝如此强调,明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明朝时期的科考而言,字写得好就是一个加分项,否则别想和科考扯上关系。从被发现的一张状元文章来看,就能知道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字写不好的结果
讨论明朝发现的状元文章之前,此处先看一下字写不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从明朝开始,朝廷便进行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参加科考的才子必须要写的一手好字,至少不能潦草和马虎。
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中后期的洪秀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反面教材。洪秀全出生于耕读之家,如此说来,他的家人也应当非常注重文化方面的培养。
也正是如此,洪秀全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到私塾中学习,并且有了七岁“读通四书五经及其其他典籍”的成绩。
然而,对于这个读书世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真的是难以恭维。首先要提及的就是他所写的字,许多人第一眼看了之后,感觉那不是读了几十年的书生能写出的,而是小学生在画鸭。

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缺陷,所以想要通过科考光宗耀祖的洪秀全才屡遭挫折。而今来看,这条道压根就不是为了他开通的,其他字写得好、有能力的都能考上了,只有他考了4次、年近30还屡遭落榜。
如果意识到错误,那问题还不大。然而,洪秀全不仅知错不改,还特别讨厌练字,认为练习写字是在浪费时间,应当将这些闲工夫用来通读经书和多写几句诗。
都说“读书可改变命运”,但事实却是“命运由态度所决定”。洪秀全的态度就是“死不练字”。因此,终年到头都不可能将书法练好,更不可能在已有规则之下考取功名利禄。
当然,他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特例,就是规则不符合自己,就自己制定规则,带着太平军打下大半个大清江山,然后自己规定如何科考。
也许,就是因为心浮气躁,才让他大病一场,并在梦中与耶稣基督交流了几次心得,然后成为了上帝之子。
那么,洪秀全真的不知道状元都来自于写字很好吗?也许他就是知道的,只是不那么做而已,毕竟从明朝起就有先例。
状元爷的书法
被发现的字体写得很好的明朝状元原名叫赵秉忠,考取状元的那一年,他刚好25岁。
与洪秀全比较起来,赵秉忠也有极其相似的背景,就是家中世代都是读书人。当然,赵秉忠的家也有特别之处,那便是祖上很少有种田的,都是官宦之家。

山东自古出文人,孔夫子便是他们的楷模。赵秉忠也是来自山东,自小就受到家族的严格教育,虽然家里面地位高、有钱,但未曾变成一个纨绔子弟,而是成为了一个聪明好学之人。
历经十年寒窗之苦,赵秉忠最终在科考上发光发热,于25岁那年成为享誉全国的状元。不过,就这么一个凭借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人,后来却因为别人的陷害而被罢官了。
但就算是如此,他当年获得状元的考卷被保存得很好,当再次发现这一考卷的时候,人们始终都无法相信,那是人写出来的东西。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前些日子比较火热的书法讨论。某些自诩为大师的“丑书”发明者认为,规规整整的字体“毫无艺术性”,与打印机的非常相似。
对此,大师们沉迷于“吼”、“射”、“泼”等性情发挥,写出了只有自己才认识的字。而就算是如此,许多人还追捧为“艺术作品”。
试问,书法作品一旦没有了形体,那还叫书法吗?和画画不是更贴近?对此,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所以不进行深入探讨,让大师们自个儿去争论吧!
赵秉忠留下来的状元考卷大约有2000多个字,从头到尾,字体相当规整,间隔很得当,没有任何一个错字。如果不提及赵秉忠的名号,也许人们会以为,那就是“印刷”出来的东西。
让所谓的大师们不知道的是,随便乱写的东西相当容易做到,也可以称之为“率性而为”。但如此工整之字体,非严格执行训练和今年累月的功底,是无法做到的

并且,仅是依靠努力练习还不够,必须要拥有天赋,否则相当难以做到。当然,字体之间的间隔非常规整,说明至少要培养起强迫症,否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字体只是科考的加分项目,也可以认为是入门券。即如今的作文考试而言,如果想要得到很高的评分,就必须要把字体写好,这样评分老师才有耐心看下去,否则最多只能给一个合格。
除此以外,这第2个加分项目就是文采。从赵秉忠留下的状元考卷来看,他可谓是文采飞扬,逻辑清晰,让人看了痛快淋漓。
所以综合这些来看,所谓的十年寒窗苦读,需要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相当强硬的书法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不但是状元,连秀才都考不上。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明朝时期的科考为什么要要求字体好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写字好是必然的加分项目,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第二、主要是为了防止舞弊。明朝建立初期,第1场科举考试就出了很多状况,朱元璋对此痛苦不已,此后恢复唐朝时期的写字要求,并将科举考试发展为固化人们思想的“八股文”。
自此之后,每个读书人似乎都患上了强迫症,字体写得相当规整。
结语
对比洪秀全和赵秉忠便可看出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怎么样,在人生中有什么样的功绩。

字体写得好的,总是令人敬畏不已,哪怕是他们的人生有污点或遭遇不可逆改的挫折,也是得到了人们的高度敬仰。
反观洪秀全,那字体简直跟小学生差不多,所以一直都是一个病诟点,加上后来他种种的变态行为,人们又不得不将“字如其人”联系起来。
嫁娶铁律:3种男人不能嫁,2种女人不能娶,违者必会苦命一生
(说历史的女人——第1342期)中国古代有言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经过历史的实践检验,男婚女嫁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得到了人类社会认可的延续香火、传递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可是虽然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婚嫁中的问题依然很多,当然这种问题主要关涉到的是婚姻的幸福与否。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2:55:0600002003年内蒙男子为父迁坟,在墓中发现无名尸骨,牵出桩生父杀子案
桑奇和他的哥哥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父亲的坟墓老是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刚下葬一年,墓上就出现一个洞,几个月以后,这个洞越来越越大。母亲过世后,他们想着给父亲迁坟,顺便将父母合葬。今天却在父亲的墓里挖出了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兄弟俩坐在田埂上发呆,看着这个不期然出现的黑色包裹,脸上是写不清的困惑与无奈。“要不,打开看看?”桑奇终于说话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0:21:410000曹操都抢过谁的妻子 他为何喜欢抢别人媳妇 不仅是好色那么简单
曹操素来以才智和武艺著称于战场之上,不过他在私生活中却有让人感到有些惊奇的习惯。他经常把别人的妻子夺取过来,让这些妇女成为自己的妻子。一些人认为只是因为曹操好色,但实际上这个习惯还有其他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9:48:310000汉武帝送霍去病数十车好酒好肉,为什么宁愿放臭都不让吃?
二十三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的开始,是梦想的起飞。但对于霍去病来说,却是人生的终点,是英雄的陨落。他只活了二十三年,却比别人一辈子都要精彩。十七岁的霍去病就开始领兵打仗,十九岁就成了汉朝最年轻的将军,带领汉军对抗匈奴。刚开始的时候,汉军吃了不少苦头,甚至连汉武帝都觉得自己选错了人。我要新鲜事2023-10-26 16:57:400000清朝最恐怖的老照片,纸将纸兵抬着慈溪的棺材走了整整五天
小编这些天有些无聊,便在网上看一些清朝时期的老照片,就是想看看那个时候的风土人情,那个时候当权者的碌碌无为。看着看着,小编就突然就看到了几张照片,每一张小编看着都觉得有些吓人,说它们是清朝最恐怖的老照片也不为过了。清朝最恐怖的几张老照片一、慈溪出殡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7:00: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