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昭通晋墓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2:450阅

东晋霍承嗣壁画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后海子。1963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将该墓清理并迁移到昭通县文化馆修复保存。据墓室后壁题记,该墓建于东晋太元十一至十九年(386~394)之间。是云南省首次发现的古代壁画墓。

此墓系砖石混合结构的单室墓,覆斗顶,有墓道及两扇石门,墓道内靠近墓门处两侧各有一个小龛。墓底用两层扇形花砖铺砌。墓室方形,每边长3米,高2.2米。墓道长3.4米。地面有高5.2米的坟丘。因早年被盗,仅存壁画。后壁壁画分上下两列,以黑、土黄、暗红3色绘制。上列绘流云、莲瓣形图案、莲花、骑士射猎及玄武;下列正中绘墓主人坐像,左右为仪仗和侍从。在主像右上方有墨书题记8行,残存86字,楷书略带隶书笔意。左壁上列绘流云、阙、鸟、獐、白虎、太阳等;下列绘持幡及骑马执矛的汉族部曲18人。右壁上列绘流云、莲花、玉女、獐、鹿、青龙、三足鸟、人面虎身兽、阙等;下列绘彝汉部曲39人及骑士4人。前壁上列绘流云、朱雀及六瓣回形图案4枚;下列绘屋宇及一执刀人。这些壁画为研究当时的服装、仪仗、兵马及风俗信仰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据墓室题记,墓主为霍□,字承嗣,南郡枝江人,曾任“使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巂兴古兰三□□守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死时是荆州南郡枝江牧,年66岁,先葬蜀郡,后改葬于此。霍氏自霍峻仕蜀汉,其子弋,弋子在,弋孙彪等,俱在宁州任职,成为极有势力的“南中大姓”之一。壁画中除了汉族部曲以外,还有彝族部曲,反映了霍氏政权统治下的民族关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工地上找到八角古墓 墓主任家境殷实(贵族古墓)
工地上发现的古墓埋葬的是古代的一个贵族。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长丰县,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宋朝时期的八边形古墓,里头摆放着好几口棺材,一些陪葬品也清晰可见。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工地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清理掉墓顶的青砖以后,三口保存完好的棺材显露了出来,巨大的铁环和棺钉清晰可见。墓葬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2:210000农村抬棺下葬必带两样东西,老话说哪一样都不能少
传统丧事出殡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已谈了不少有关过去丧葬风俗。这篇文章与前面一样,继续来说白事。出殡,是白事中最重要的程序。所谓“出殡”,就抬灵柩出去埋葬,俗称“出棺”,也叫“发丧”。只要亡人不死在“坏时辰”,出殡的时间一般都是正吊后次日上午完成。在将棺材从灵堂抬出大门时,杠夫要小心谨慎,棺材不能碰到门框、墙壁,否则对丧家不利,晦气。(出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52:360000从长江中游冶金起源背景看铜绿山等幕阜山诸矿区的开拓与发展
本文作者为郭立新、邱诗萤、潘莉莉,载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中国青铜文明研究》,长江出版社2022年。从世界经验来看,冶铜技术起源需具备三项必要的条件:掌握高温烧制的陶窑技术;活动区域内有裸露于地表且易于被人发现的高品位铜矿存在;所在地区或周边地区存在已足够发达和复杂的社会,该社会在知识或精神上足以激励工匠们的探索活动,且在专业化冶炼生产出现以后,足以供养专业工匠并形成对金属器的需求。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9:460000文物研究 | 河南南阳首次发现东汉时期铅质买地券
2019年1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阳食品商贸城项目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这批墓葬位于南阳宛城以东、白河以西区域,原宛城区柴庄村耕地范围。该区域属古代墓葬集中区,90年代以来该区域发掘了数千座汉代墓葬,本次共发掘汉代墓葬15座。其中M13为一座东汉时期砖室墓,尽管该墓破坏严重,出土文物较少,但尤其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铅质买地券,保存完好,在南阳地区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01:230002文革时解放军野外施工挖出不少文物,就此考古,发现了一神秘王陵
神秘的西夏王陵和随葬铜牛文/吴甜甜、倪方六(鎏金铜牛)名称:鎏金铜牛年代:西夏出土地: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收藏地:宁夏博物馆文物价值:国家一级文物(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区)这篇文章,来说说西夏王陵和出土文物。在历史舞台上,有一个神秘王国,发展过、活跃过、最终消失在西北丝绸之路上——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47: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