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二里头遗址生活制造业
虽然二里头遗址制铜和制玉技术在当时已相当先进,但青铜器和玉器依然属于稀有物品,主要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及随葬的贵重物品。而社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兵器仍然主要是石器、陶器和骨器。
在石器生产过程中,石料是完成生产的基本前提,石料特性也会影响石器的生产技术,石料的来源方式与获取策略可以很好地反映古代先民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研究者们通过对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盆地周边地质资源的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制作石器所使用的主要石料基本均可在洛阳盆地及其周边山区获取。而这些石料的开采依然距离二里头遗址有一定的距离,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当时,开采石料并运送至二里头遗址绝非易事。经过学者对遗址周边地区的调查和发掘,发现二里头遗址石料的主要获取方式是就地取材,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如古洛河。
同时,还存在二里头政权控制下的二级聚落直接从山区取石料并进行初步加工,将石料、半成品或成品石器运送至二里头遗址,而巩义稍柴和偃师灰嘴遗址很有可能承担这样的角色。对具体开采方式的研究则发现,当时二里头先民已经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各种岩石的不同物理属性,且能够充分利用石料特点进行高效率的石器制作与生产。而且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逐步出现部分石料开发集中的现象,尤其二里头文化四期多种石料类型集中于某类工具生产的比例达到最高。对于开采的石料利用方面,二里头先民利用周围石料的种类达到三十二种,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石器中,砂岩被使用得最多占36.5%,其次为安山岩占22.5%,其馀均不足5%。
陶器是二里头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二里头遗址也出土数以万计的陶器,主要以欢器、酒器、食器和盛储器为主。在众多陶器中,尤以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象鼻盉引人注目,仅发现于贵族墓中且数量极少。近些年来借助自然科学技术的检测分析以及西方理论模式、统计学方法,对陶器的研究从类型学和技术工艺的复原研究,拓展到陶器生产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生产组织方面,通过对陶器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各个区域出土陶器应由专门陶窑供应,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同时,对不同时期陶器成分分析发现,二里头文化二、三期陶器的化学组成较分散,第四期陶器的化学组成则相对集中,意味着二里头遗址陶器的生产可能经历了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其次,对陶器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发现陶礼器和普通陶器之问存在明显的成分区别,而且二里头四期陶礼器制作原料来源和工艺可能存在多样性。根据陶器色调得比较,发现色调明亮的精制陶器和较高的阶层之间存在关联,高亮度的陶器代表了较细致的制作过程,因此是个人威望的指示物。
再者,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进行研究,发现二里头遗址白陶、硬陶和原矿瓷的胎料组成明显区别于一般日用陶器,它们采用了可能承受更高烧成温度的瓷石,说明当时的陶工对于这类器物的原料是经过有意识算测的。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二里头遗址原始瓷和印纹硬陶胎料组成存在两种类型,一类具有南方瓷石的高硅低铝特征,另一类与二里头遗址泛灰色的白陶关系较为密切,而白陶的产地一部分可能来源于登封南洼遗址,另一部分则另有产地。
过往关于二里头遗址的手工业研究多集中于铜器、玉器等,而关于骨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开始发掘以来,就陆续有制骨遗存发现,但却始终未能确认制骨作坊的位置。近年来通过考古学家与动物考古学家的合作,基本确定二里头遗址的两处制骨作坊,一处位于宫城内4号建筑基址的南侧,一处位于V区墓葬集中分布区的东北角。研究者们通过对1999年至2006年发掘的制骨遗物的观察基本复原了制骨作坊备料、加工成形、对用过的残次品进行再加工制作的加工流程。
这些加工流程中体现了二里头遗址制骨的一些工艺特点,比如,在选材过程中,主要选择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在骨器加工中的截取均采用片状工具切割技术,未见到线切割的证据;在对骨器局部加工过程中,其技术包括切割、镂刻、刮削、剔挖等;此外,在作坊区内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砺石类工具,研究者推测骨器加工过程中利用砺石、砂石、毛皮等进行磨光或抛光。通过系统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制骨手工业的重要性稍逊于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的生产;而且零星的加工点生产与集中式的作坊生产并存;作坊区由不同的生产群体(小组)共同组成,可能尚未出现专门制作某一器类的区域(作坊),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骨器选料多采用人工畜养的黄牛骨骼,也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同时,通过历时性的观察,至二里头文化二期之后,制骨手工业同其他部门一样出现了专业化的作坊式生产的趋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认识到二里头遗址的生产力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其铸造青铜礼器和绿松石器加工的技术,目前所知仅该遗址独有。这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二里头遗址作为当时我国早期国家都邑性遗址的地位。同时,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作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的出现,从二里头一期至四期,手工业门类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二里头遗址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对器物生产原料来源的考察,能认识到二里头遗址对周边遗址的控制,而铜料、绿松石矿料以及特殊陶器的来源更能反映二里头遗址政权其势力范围己经突破洛阳盆地的地理范围,达到了我们后世认识到的以河南为中心的整个中原地区乃至更远。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功力如何?手持100斤铁器,武力值爆棚!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局面在隋朝以后,却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统治者们大力推行科举制。有了统治者的支持,贫民百姓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成为了一件行得通的事情。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除了有智谋的学士以外,还需要一批能行军打仗保卫国家的武将。所以武举考试应运而生,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最后一位武状元究竟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0:530000荐书 | 度量鼎彝铭识,诠释吉金字法——评《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
《宝鸡青铜器书法菁华》编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0月定价:980元文字、青铜、城市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15:390000白垩纪鸭嘴龙科:格里芬龙 带有硕大的鼻拱(人称鹰钩鼻)
格里芬龙是一种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可达9米,和慈母龙有非常密切的情缘关系。格里芬龙属于植食性恐龙,最先发现于北美洲,最大的特点就是鼻部带有凸起。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01:030000《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成书缘起及主要内容
昨天看到有老师提到拿到了一本《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看到后也蛮吃惊,没想到几年前参与编辑的一本书,现在还比较受欢迎,上京东上查了下这本书确实卖得还不错。如今想想当时硕士刚毕业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事还是挺幸运的。所以,先把讲述这本书的成书的缘起和主要内容的前言摘录于下,有兴趣的师友可以搞本看看,当年分给我那十几本,只两星期就都送完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370000新发现 | 西安国际港务区贺韶北村东汉墓地考古发掘收获
2019年3~5月,为配合中源国际汽配港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图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44: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