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宋朝便发明了一种鲜鱼保鲜技术,18世纪时被一印度船长偷学去,欧洲人吃新鱼才方便了起来
中国古代的冰养手段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眼下的大热天,最不容易保鲜的东西,鲜鱼要算一个,鱼儿离不开水,高温下出水死得更快。那么,渔民是如何对刚捕捞上来的鱼进行保鲜的?现代比较简单,有冰箱、冰柜等制冷、输氧设备,能保长期不坏,那在古代怎么办?

(一家冰箱的广告宣传画)
有一种手段叫“冰养”。
何谓“冰养”?其实就是使用天然冰块做为冷源的保鲜技术。“冰养”,是中国人四大“冷发明”中在生产生活上均最具实用价值的一门技术,大大延长了生鲜食材的保质时间,丰富人类的餐桌。通过这种手段保存的海鲜、江鲜等食材,古人称为“冰鲜”。
明朝时,冰养已有在渔民中间使用,据明渔业专家黄省曾《鱼经·江海诸品》:“有鳓鱼,腹下之骨如锯勒,故名。出与石首同时.海人以冰养之,而鬻于诸郡谓冰鲜。”

(冰鲜,下置冰块)
中国人何时开始使用冰养技术的?从史料所记来看,在宋朝已出现了,也就是说,至晚在宋朝时古代中国人已开始冰鲜了。据南宋范成大文人编撰《吴郡志》记载,在赵昚(宋孝宗)当皇帝的乾道、淳熙年间(公元1165年-1189年),沿海人家流行藏冰,藏冰做什么?“悉以冰养,鱼遂不败。”
家里这种冰藏设备,就是古人家里原始的“冰柜”。冰养技术发展到元朝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渔民不再满足于在家里置“冰柜”了,把这种“冰柜”安置到了渔船上,改造出了一种“冰船”,用来冷藏鱼类海鲜。

(冰鲜)
冰船又称“冰鲜船”,船上会带上大量冰块,用于收购、运输海鲜。这种冰鲜船甫一出现,很快流行。如在明朝时,在捕捞鲥鱼季节,渔民或鱼商都有带着冰鲜船,以延长鲋鱼的保鲜时间。
到清初,冰养技术已在渔业生产和销售中普通使用,而且十分积极。如在黄鱼汛期,鱼贩子便会到带着冰鲜船出海,到海上收鲜鱼,俗称“贩冰鲜”。这些鱼贩子在出海前,会先去专门售冰块的冰窖买冰块装满船,再去海上或港口收鲜,然后运回埠市出售。

(现代渔船)
清人张燕昌《鸳湖湖棹歌》中称:“熟梅时节雨连绵,石首鱼腥正上筵。一路冰鲜齐入市,海滨新到贩鱼船。”这首诗就描写清朝时浙江嘉兴人购冰鲜的情况。
冰养技术最先因为鲜鱼的保鲜而发明和使用,此手段一经传开,便得到了广泛运用,不再限于水产海鱼一类,除了鱼、肉等肉质食材,还大量用于果蔬的保鲜保质。明朝时,在京杭大运河沿岸,便修建了许多冰库,为送往京城的鲜果时蔬菜的船只加冰,以保证贡品不变质。

(鲜鱼,夏天如果不进行冰养很快会坏掉)
那么,冰从哪里来?古代没有现代的制冰技术,当然是使用天然冰。人们会挖冰窖,在冬天开始采冰,运到窖里储藏,专供热天使用,这一手段在先秦时已出现。
《周礼·天官》记载,周王家已有专门“凌人”来负责这项工作:“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现代采冰)
从《周礼》记载来看,古人死后了,为了防止尸体腐坏,也是通过在尸体周边、房间放置冰块来实现的,方法是在尸床下放一只盛装冰块的大木盘,即“夷槃”这种东西,这种办法叫“寒尸”,至今不少地方仍在这样做。
在冰养技术走向社会后,因为对冰块的需要量越来越大,随之出来的的专业冰库,冬采冰,夏出售,一直到晚清都是这样。

(鲜鱼)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人一直到18世纪才开始使用天然冰对海鱼进行保鲜,而这种技术是从中国“偷师”的,在这西方相关行业书籍上都写着呢。据说是一位来自印度的船长,从中国船上知道了这种“冰养手段”,偷偷学了去。
在获得并掌握了中国人的冰养技术后,欧洲的海洋捕渔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远海作业时不再担心鱼运回后会腐烂变质,产量大增,欧洲人普通人家餐桌上的鲜鱼多了起来——中国古人的发明确给世界人类做出了贡献!

(欧洲渔民)
「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河套人及其文化
▲河套人化石产地示意图萨拉乌苏遗址是1922—1923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和德日进首先发现并进行发掘。其中采集品中的一颗八、九岁幼童的左上外侧门齿化石被加拿大解剖学家岁达生定名为“鄂尔多斯牙齿”,20世纪40年代裴文中将其译为“河套人”,该文化故名“河套文化”。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境内最早发现和研究的两个旧石器遗址中的一个。其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距今约5万年至3.5万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5:210001杨宝成先生访谈录
时逢殷墟发掘80周年之际,我有幸拜会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宝成先生,杨宝成先生曾在殷墟工作十余年,对殷墟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11月2日上午和3日上午,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图书室对杨宝成先生进行了访谈。笔者:杨先生,你对殷墟发掘第一代人是如何评价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8:580000军训证、妓女证、接生证、、、这么多民国证件,你看过其中几张?
原题:民国证件照片大集合撰文/图片处理:易江男前面发的文章,如“墓道惊现一批宝物,是盗墓贼匆忙落下?”这类,都是以文字为主,这篇就不写字了,看看图片吧,发一组搜集到的民国证件照片上来,估计大家未全看过。看了这组证件后,你就会知道,民国时期与当下一样,其实也是“重症(证)”年代——上图:民国大学生军训及格证书。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23:170005浅谈几个非常重要的东周大墓
提起我国东周时期的重要大墓,相信您会第一时间想到上岭村虢国墓、下寺楚墓、寿县蔡侯墓、程桥东周墓等。这些东周时期的大墓不仅规格等级高,其随葬品也是琳琅满目,珍贵无比,令世人赞叹不已。紫色百合香为您浅谈这几个重要的大墓,并且使您深入了解它们各自丰富多彩的随葬文物。一、非常重要的东周大墓-上岭村虢国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8 19:58:53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桥遗址
▲遗址概貌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镇东。面积约5000平方米。1960、1966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两次发掘。由此充实了良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印纹陶遗存的面貌,并为研究这一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依据。▲云雷纹鸭形陶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44: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