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昙石山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21:521阅

▲ 昙石山遗址全貌
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主的贝丘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恒心乡。1954-1974年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等单位7次进行发掘。

▲ 陶罐
堆积中普遍含有海生介壳。下层和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性质相同,衔接紧密。以其为代表的一类遗存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下层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1300年,数据似偏晚。上层出土大量几何印纹硬陶,应属青铜时代。

▲ 三叠状墓葬及随葬品
在中层发现横穴式陶窑5座,集中分布在近10平方米的缓坡地段,都是利用缓坡地面直接挖筑而成。在中、下层发现墓葬30多座。成人和儿童采用竖穴土坑单人仰身直肢葬,墓坑深浅不等,未发现葬具。少数死者生前拔牙。

▲ 陶豆
随葬器物不甚丰富,主要是釜、豆、壶等陶器,极少见石器。最多的一座有随葬品16件,也有少数墓无一物。

▲ 出土陶器
在新石器层中还发现有猪、狗等家畜的骨骼。生产工具中石锛很多,以一面扁平、一面有人字形纵脊(横剖面呈三角形)的石锛最具特色,还有极少的有段石锛。

▲ 石锛石斧
此外有收割工具石镰以及陶网坠、石镞、骨镞等渔猎工具。陶器以釜、豆、簋、壶、杯为主。纹饰有绳纹、篮纹、镂孔等,特征鲜明的是绘红色条带、卵点纹的彩陶和饰曲尺纹、叶脉纹等纹饰的少量几何印纹陶。下层陶器多红陶,中层多灰陶,两层的同类陶器形制存在差别,反应了昙石山文化的演变发展。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龙与圣经龙:此“龙”非彼“龙”
龙的形象是我们所熟识的,尽管地球上从未有过这种动物存在,但这个虚构之物已牢不可破地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然而,“龙”这个符号在中国基督教界却引发了传统文化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因为《圣经》中的“大红龙”象征魔鬼撒旦。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真为《圣经》中的“龙”吗?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誉神学教授洪光良牧师、南京市基督教爱国会主席李兰成牧师都认为:此“龙”非彼“龙”。0000二里头遗址凭什么是夏都 从遗址中出土青铜器的“中国之最”说起
自从考古专家徐旭生先生在1959年开始寻找“夏墟”以来,已经过去了近60年的时间。如今,二里头遗址作为夏代晚期王都的地位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且去年还建成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然而,网络上仍然存在一些对此的质疑声音。尽管如此,我坚信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的定性。这种确信源自于遗址中所出土的上百件青铜器所展现出的非凡"王气"。我要新鲜事2023-09-10 20:25:170000千禧中国鸟龙:唯一长毒腺的恐龙(仅火鸡大/会滑翔)
千禧中国鸟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驰龙科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被认为是有羽恐龙中外形和现代鸟类最为相似的一种恐龙,并且它也是目前唯一会使用毒液的恐龙物种,第一批千禧中国鸟龙化石是在中国的辽宁省西部发现的。千禧中国鸟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18:120000俞志元:学术论文写作入门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9: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