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的自画像: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本次展览的四个单元,从学术上也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人类起源研究的山西新突破,涵盖将山西早期人类历史向前延伸至240万年的西侯度研究成果,以丁村为代表的早期智人生活营地探索,近年在大同李汪涧发现的东亚现代人本土起源新证据。
距今7000-3300年的早期文明之路,涉及对缫丝养蚕、谷物酿酒技术的讨论成果,彩陶艺术巅峰、黄土高原建筑传统、采铜冶炼技术的新认识等。中国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帝国演进中的山西实践。

商周秦汉时期,山西经历了晚商方国对峙、晋国霸业的辉煌,再到秦皇汉武的天下一统,这些考古发现,完整阐释了山西全境中原化历程。
南北大通道上的社会生活。北朝至明清的两次民族融合高潮,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山西作为承接中原与北方过渡区,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是多元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集中展示地,平城东西汇流,大唐河东富庶,宋室忠孝节义,金元瓷耀千秋,明清藩镇空前,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鲜活地方史画卷。
在形式和陈展设计上,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是突出考古特色,强调单元与组合的板块性与对应性,以陈述完整知识点为原则,解读最新发现和新认识;废弃展柜说明牌的传统,启用考古标签与柜外丝印的方式,增强柜内秩序性和简洁感。
同时,在陈展上强化文字凝练度和可读性,精简图版,增强空间观感,推崇高度概括的素描和器物全形拓,以提升表达效果。另外,陈展方式的多元化,强调身临其境的展厅场景观感,以现场进展厅或复原的方式实现考古背景的异地呈现,并辅以相关复原信息,如作为中心展品展出的阳泉平坦垴战国古井。
最后,将考古人与他们的工作成果有效链接在一起,塑造一幅自画像,在叙说冰冷工作的同时,突出考古人的情怀,引导社会在跟踪发现和研究中进一步深度认识考古。
考古的温度 “温度”一词是当代热门词汇之一,各行各位、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温度。
这就是考古的温度,考古人内心那份最纯真的情怀,情怀来源于热情,植根于信念,凭着这份坚持,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山西考古发端于西阴遗址的发掘,是我国近代考古的重要起步地,山西考古人秉持中国考古之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爬沟过坎,叩问黄土,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为中国考古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吕梁山间,太行山下,汾河湾旁,桑干河边,都留下了他们温暖的身影。正如王晓毅、张光辉、武俊华、赵辉、石晓润几位展览小组的一线田野工作者所创作的这首诗歌《考古的温度》一样:
考古人常常游走在冷暖之间,
想方设法收集着人类遗留的铢两分寸,
孜孜不倦思索着日月星辰照耀过的岁月痕迹,
希望能从黄土中寻找到先祖的踪影。
是他们投身桑田,仰望苍穹,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青灯黄卷,风餐露宿。
是他们在雪中徘徊,在风里坚守,与酷暑狂舞,与深秋相伴。冒风寒顶烈日,迎朝阳走四方。
是他们从晋南到雁北,从吕梁到太行,一幕幕酸甜苦辣,一阵阵欢歌笑语, 留下了一群群温暖的身影。
是他们刷新了人类历史轴线的起始点,奏响了华夏文明的山西最强音。
补写了中华文化的多彩基因图,活化了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场景。看苍茫大地繁星点点,黄河之畔星火燎原。汾河岸边营地欢唱,桑干河旁新人起航。
看嫘祖传说照进现实,华夏之花争先绽放。黄土之家歌声高亢,中条山下号角飘扬。看殷西城邦兵戈相见,周室封王姬姓协邦。
塔儿山下晋卿酣畅,秦皇汉武天下一统。看平城风华汇贯中西,大唐河东物富民丰。
宋儒忠孝千古传唱,金元瓷业独树一方。这就是考古人,脚踏黄土,一眼千年。
可以感知历史的冰与火,可以洞见过去、现在与未来。这就是考古的温度,是热情,是情怀,是奉献,可以温暖你,温暖我,温暖全社会。
此国宝是北朝青瓷之最,却被誉为中国太阳船,对墓主人意义重大
中华文明独立于世界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有自身独特性的文明,同时,中华文明也广泛的吸收外国的文化元素,丰富自身,这也是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屹立千年的原因。南北朝正统之争我要新鲜事2023-06-04 19:58:590000洛阳、太原、凤翔、成都4地一度成为唐朝副政治中心,现代行吗?
“两京制”向“五京制”变化——古代中国陪都的选择规律(2)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汉朝之后,古代中国进入了又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年代。期间,虽然有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立起的晋朝,曾一统中国,但此统一局势仅持续了37年,就瓦解了。接下来,就进入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杨坚(隋文帝)代后周建立隋朝,古代中国才重新统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7:050000村民联名签字,公开上书国家文物局,要求保护传说中的皇坟
彭山刘备皇坟是真的吗?本文作者倪方六再来说说刘备墓的真假问题。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前面说刘备墓问题已很多了,如前一篇《打井打到古墓,往下挖发现“坟上坟”,传下面埋皇帝,盗墓者来了》2005年,当地在皇坟祭祀广场修建工程中,在往皇坟上修筑石梯时,于1994年发现的明墓右侧20米远处,又挖到了一座古墓,但考古发掘结论令人意外。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3:3900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入选项目负责人就考古新发现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点评,并面向公众进行全程直播。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陨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54:240001古代坐牢吃饭要犯人自己花钱吗?这要看坐哪朝大牢了,也吃定量
中国古代坐牢费用本文作者倪方六在现代,监狱管理上有不少地方很人性化,因为不是死罪,坐牢者的生命、健康都是受到保护的。中国古代呢?制度设计上也有温情的一面。如果在西晋时坐大牢,应该最能体会到这一点。西晋的《狱官令》中有这样的规定,牢房(“狱屋”)要造的坚固,屋顶上要铺上厚厚有草蓐,不能漏雨潮湿。在大家印象里,牢房的环境一定很差的,但西晋这一规则足可改变大家的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3: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