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乱世遗珍 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
今年时值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30周年之际,四川宋瓷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阆中市博物馆等八家川内博物馆,共同举办“乱世遗珍——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展出四川成都、遂宁、绵阳、江油、三台、阆中、南充、剑阁、德阳、什邡、简阳等地窖藏出土的140余件宋代文物,其中不乏多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且有多件为首次面世展出



四川地区在宋代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可是从宋宝庆三年(1227年)到祥兴二年(1279年),五十余年的宋元战争导致了蜀地常常面对屠城之危,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纷纷将自己的财宝埋入地下,形成所谓的“窖藏”。20世纪60年代以来,四川地区陆续发现了上百处宋代窖藏,其分布密集、出土文物丰富,在全国备受瞩目,其中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宋瓷窖藏是1991年在四川遂宁金鱼村发现的,现收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

小村庄挖出了“大宝贝”
1991年9月18日,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旁的一畦菜地里,王世伦正带着几个村民忙着用锄头、铁锹掘一土坑。突然,从地里传出“哐”的金属声,只见一只铜斗从土里露了出来,接着再往下挖,出现了更多的瓷器。经过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抢救性发掘,共出土瓷器、铜器、石器一千余件,其中瓷器1005件。这是迄今国内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南宋窖藏,以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主,所出瓷器的品质之高,堪称南宋民间制瓷的巅峰之作。

什么是窖藏?
所谓窖藏,是一种特殊的遗存现象,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或者突发事件,窖藏主人特意将有价值的财宝和器物藏匿在地下而形成的。窖藏的埋藏方式多样:有用砖石砌成窖穴的,有把财物装在大陶瓮中埋入地下的,也有挖个土坑就直接埋入地下的。遂宁金鱼村窖藏就是属于挖个土坑直接把“宝物”埋入的。

当年发生了什么?
遂宁地处川中,南宋时期,遂宁府为武信军节度使驻地,地处交通便利之地,故商贸繁荣,素有“东川巨邑”之称。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使得遂宁府成为当时名贵瓷器、金银器的消费市场。

然而,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兵分三路伐宋,阔端率领的西路军于九月沿着古金牛道进入四川,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成都城,之后攻破邛崃、彭州、广汉、三台、遂宁、万县、开县。整个四川生灵涂炭,死伤无数。
从金鱼村窖藏的埋藏方式看,瓷器都是直接挖坑掩埋土中,没有筑建任何的保护措施,应该是在非常匆忙、仓促的情况下掩埋的,很有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留待战争结束后再取回。
不论这批瓷器原来的主人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命运不济的皇室宗族,当这些被封印了近800年的南宋瓷器再现人间的时候,向我们展露的是上百件的远山晚翠般的龙泉窑青瓷、莹缜如玉的景德镇窑青白瓷,许多器型甚至是首次发现。除此之外,还有磁峰窑、定瓷白釉印花碗、广元窑黑釉盏,以及耀州窑青釉钵、盘出土,虽然数量稀少,但品质极佳,都是难得的精品。件件都在向我们证明南宋瓷器工艺的极致,讲述宋代文人生活的风雅。

过去认为此类型的荷叶罐为元代才开始烧造,遂宁窖藏出土的荷叶盖罐不仅让我们知道南宋已经有这类器型,其硕大的体积、内外满施的梅子青釉,因为反复多次上釉,其玻光程度使其色泽晶亮滋润,碧绿如翡翠,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还在此罐内发现了99件青白釉菊瓣碟。

南宋龙泉窑常常模仿古铜器、玉器的造型,这在窖藏中也得到具体反映。琮式瓶的造型就是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应作为花器使用。

以泥片围接法成型,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温润明亮。这件青釉瓜棱瓶为仿官窑器。

此类碗因为敛口,不适合饮用,多被认为是佛前供器或净水碗。在金鱼村一号窖藏中此类器物仅出土2件。

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型,但以龙泉窑青瓷制品最佳。金鱼村一号窖藏共出土龙泉窑青釉鬲式炉5件,分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此件鬲式炉不仅形态更为端庄优美, 而且釉色莹润,三个锥形足与器身有浑然一体之感。

此炉造型似铜鼎,锥形足又似鬲,因此被称为“鬲鼎式炉”。此炉纹饰精致,浮雕花卉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分别饰剔地莲花、兰草、折枝牡丹纹,布局巧妙,层次分明,刻划细腻,再衬以素雅明丽的青白釉色,使之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梅瓶高41厘米,满饰刻划缠枝牡丹纹,刻工精细,枝叶卷曲而富有弹性,花卉间隙满布篦划线,具有浅浮雕的效果。金鱼村一号窖藏共出土8件景德镇窑青白釉梅瓶,大多位于第一层的窖穴中部。出土时瓶子与瓶盖分开放置,盖子6件,基本可将瓶身与器盖配套。这批梅瓶体量硕大,保存完好,装饰精美,无论在目前的出土瓷器中,还是传世品中都属罕见。

整器作三足蟾形,中空,背部开孔可注水,采用了堆贴、捏塑、刻划、模印、锥刺、粘接及褐釉点彩等多种装饰手法。全器捏塑成型,而非模制,装饰繁复,细部刻划具有神韵,是一件匠心独具、刻意求工的瓷塑佳作。金鱼村窖藏共出土蟾形水盂大小各一件, 为青白瓷中的首次发现。

水注将流口堆塑为凤首,凤目为褐釉点彩,高仅9厘米,小巧玲珑,十分精致。此水注为砚池添水之用,是一件做工精巧的文房雅器,也是金鱼村窖藏中新见的器物品种。

鼓形器身,器面三圆孔、一椭圆孔。较小圆孔直壁,与器底相接,可供插笔之用;椭圆孔及较大圆孔,圆底不与器底接,用来调色、插墨;另一小圆孔与器内相通,可注水。此物集插笔、插墨、调色、盛水多种用途于一体,是实用与创新兼备的佳品。在已知的宋代青白釉瓷器中,这种笔墨插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考古中发现的“触器”,有的很写实,古人比现代人想像丰富
考古中发现的触器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考古中的特殊发现——性文物的出土。这方面的文章我以前不只一次写过,网友很有兴趣了解,所以我很乐意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石器时代的崇拜物“男根”)首先来个名词解释,何谓“性文物”?这个说法在考古学上是没有的,是民俗学上的叫法,狭义讲是与人类性生活有关的文物,包括传世和出土两类,本文要说的是后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1:300000日本龙:大型植食恐龙(长7.6米/日本发现的首个恐龙)
日本龙是一种鸭嘴龙类中的赖氏龙亚科恐龙,诞生于8800万年前到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之一,体长普遍可达7.6米,第一批化石是在日本发现的,也是第一种出土于日本本土的恐龙化石,拥有着非常明显的冠饰突起。日本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22:430001沙漠中频频出现绿色怪圈?外星人的杰作?沙特:我来给你揭晓谜底
一说到沙漠农业,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以色列,但事实上,还有一个中东的国家,沙漠面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明明连地表水都没有,却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输出国之一,那就是沙特。以色列的农业水平如果能给个三十分,沙特的分数只能掰开手指给它打。沙特的国土面积虽然也不小,但它最大的问题,却是水资源匮乏。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20:470000水下考古的难度在哪 30m就是个坎(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工作最大的难题是保护文物。相信大家在前段时间已经听说了在我国的南海区域找到了两艘明朝时期的沉船,其中搭载了上万件文物,只不过现在并没有进行开采,就是因为我国的考古工作,尤其是水下考古工作的技术还并不是那么的成熟,现在能做的只是利用现代科技把这个沉船的位置给标注清楚,并且查看一下到底有什么样的文物。水下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02:440000韩建业:庙底沟时代与“早期中国”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公布的202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如果确切地说,庙底沟时代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包括南阳黄山遗址,湖南鸡叫城遗址,滕州岗上遗址三个入选项目内涵最丰富的时段均集中于庙底沟时代。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各地史前走向文明化国家化的时期,中华大地上各地都在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为探索那“早期中国”而努力。韩建业先生这篇文章事业宏大而用功颇深值得一读!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2:24: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