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乱世遗珍 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
今年时值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30周年之际,四川宋瓷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阆中市博物馆等八家川内博物馆,共同举办“乱世遗珍——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展出四川成都、遂宁、绵阳、江油、三台、阆中、南充、剑阁、德阳、什邡、简阳等地窖藏出土的140余件宋代文物,其中不乏多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且有多件为首次面世展出



四川地区在宋代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可是从宋宝庆三年(1227年)到祥兴二年(1279年),五十余年的宋元战争导致了蜀地常常面对屠城之危,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纷纷将自己的财宝埋入地下,形成所谓的“窖藏”。20世纪60年代以来,四川地区陆续发现了上百处宋代窖藏,其分布密集、出土文物丰富,在全国备受瞩目,其中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宋瓷窖藏是1991年在四川遂宁金鱼村发现的,现收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馆。

小村庄挖出了“大宝贝”
1991年9月18日,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旁的一畦菜地里,王世伦正带着几个村民忙着用锄头、铁锹掘一土坑。突然,从地里传出“哐”的金属声,只见一只铜斗从土里露了出来,接着再往下挖,出现了更多的瓷器。经过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抢救性发掘,共出土瓷器、铜器、石器一千余件,其中瓷器1005件。这是迄今国内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南宋窖藏,以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主,所出瓷器的品质之高,堪称南宋民间制瓷的巅峰之作。

什么是窖藏?
所谓窖藏,是一种特殊的遗存现象,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或者突发事件,窖藏主人特意将有价值的财宝和器物藏匿在地下而形成的。窖藏的埋藏方式多样:有用砖石砌成窖穴的,有把财物装在大陶瓮中埋入地下的,也有挖个土坑就直接埋入地下的。遂宁金鱼村窖藏就是属于挖个土坑直接把“宝物”埋入的。

当年发生了什么?
遂宁地处川中,南宋时期,遂宁府为武信军节度使驻地,地处交通便利之地,故商贸繁荣,素有“东川巨邑”之称。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使得遂宁府成为当时名贵瓷器、金银器的消费市场。

然而,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兵分三路伐宋,阔端率领的西路军于九月沿着古金牛道进入四川,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成都城,之后攻破邛崃、彭州、广汉、三台、遂宁、万县、开县。整个四川生灵涂炭,死伤无数。
从金鱼村窖藏的埋藏方式看,瓷器都是直接挖坑掩埋土中,没有筑建任何的保护措施,应该是在非常匆忙、仓促的情况下掩埋的,很有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留待战争结束后再取回。
不论这批瓷器原来的主人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命运不济的皇室宗族,当这些被封印了近800年的南宋瓷器再现人间的时候,向我们展露的是上百件的远山晚翠般的龙泉窑青瓷、莹缜如玉的景德镇窑青白瓷,许多器型甚至是首次发现。除此之外,还有磁峰窑、定瓷白釉印花碗、广元窑黑釉盏,以及耀州窑青釉钵、盘出土,虽然数量稀少,但品质极佳,都是难得的精品。件件都在向我们证明南宋瓷器工艺的极致,讲述宋代文人生活的风雅。

过去认为此类型的荷叶罐为元代才开始烧造,遂宁窖藏出土的荷叶盖罐不仅让我们知道南宋已经有这类器型,其硕大的体积、内外满施的梅子青釉,因为反复多次上釉,其玻光程度使其色泽晶亮滋润,碧绿如翡翠,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工作者还在此罐内发现了99件青白釉菊瓣碟。

南宋龙泉窑常常模仿古铜器、玉器的造型,这在窖藏中也得到具体反映。琮式瓶的造型就是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应作为花器使用。

以泥片围接法成型,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滋润,温润明亮。这件青釉瓜棱瓶为仿官窑器。

此类碗因为敛口,不适合饮用,多被认为是佛前供器或净水碗。在金鱼村一号窖藏中此类器物仅出土2件。

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型,但以龙泉窑青瓷制品最佳。金鱼村一号窖藏共出土龙泉窑青釉鬲式炉5件,分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此件鬲式炉不仅形态更为端庄优美, 而且釉色莹润,三个锥形足与器身有浑然一体之感。

此炉造型似铜鼎,锥形足又似鬲,因此被称为“鬲鼎式炉”。此炉纹饰精致,浮雕花卉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分别饰剔地莲花、兰草、折枝牡丹纹,布局巧妙,层次分明,刻划细腻,再衬以素雅明丽的青白釉色,使之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梅瓶高41厘米,满饰刻划缠枝牡丹纹,刻工精细,枝叶卷曲而富有弹性,花卉间隙满布篦划线,具有浅浮雕的效果。金鱼村一号窖藏共出土8件景德镇窑青白釉梅瓶,大多位于第一层的窖穴中部。出土时瓶子与瓶盖分开放置,盖子6件,基本可将瓶身与器盖配套。这批梅瓶体量硕大,保存完好,装饰精美,无论在目前的出土瓷器中,还是传世品中都属罕见。

整器作三足蟾形,中空,背部开孔可注水,采用了堆贴、捏塑、刻划、模印、锥刺、粘接及褐釉点彩等多种装饰手法。全器捏塑成型,而非模制,装饰繁复,细部刻划具有神韵,是一件匠心独具、刻意求工的瓷塑佳作。金鱼村窖藏共出土蟾形水盂大小各一件, 为青白瓷中的首次发现。

水注将流口堆塑为凤首,凤目为褐釉点彩,高仅9厘米,小巧玲珑,十分精致。此水注为砚池添水之用,是一件做工精巧的文房雅器,也是金鱼村窖藏中新见的器物品种。

鼓形器身,器面三圆孔、一椭圆孔。较小圆孔直壁,与器底相接,可供插笔之用;椭圆孔及较大圆孔,圆底不与器底接,用来调色、插墨;另一小圆孔与器内相通,可注水。此物集插笔、插墨、调色、盛水多种用途于一体,是实用与创新兼备的佳品。在已知的宋代青白釉瓷器中,这种笔墨插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元宵怎么样做才好吃?古人有一好吃做法一学就会,现在广州还流行
古人正月十五怎么“吃元宵”本文作者倪方六元宵节又要到了,又到吃元宵时!元宵怎么样做才好吃?古人有一好吃做法可以学学,一学就会,现在国内广州等地仍流行这样做。(元宵节)将元宵放在沸汤里煮熟,这种现代流行吃法,也应该是北宋人发明的一种吃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2:330000广西农民进入狐狸洞 发现上百宝物(山村宝物)
狐狸洞里发现了麒麟尊等宝物。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位于广西贺州沙田镇的一位村民家正在收获自家种的花生,可谁曾想却有一只狐狸经常跑来偷吃,这让农民非常生气,暗自发誓一定要将其给抓住,于是就在一天夜里在花生地旁边蹲守,等到狐狸在出现时,农民拿着锄头一路狂追,谁曾想狡猾的狐狸很快就跑进了一个小洞中消失了踪影。进入狐狸洞我要新鲜事2023-04-04 23:16:5100012022十大考古终评会开始!点名称,看遗址!
#2022十大考古#阳春三月,雾尽风暖,百花将灿,年年此时,共襄盛举,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已拉开帷幕!现场盛况2023年3月27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入围终评的22个候选项目将由汇报人在终评会上进行宣讲推介,专家学者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们将齐聚一堂,见证10项新发现的诞生!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12:450004考古偵探 : 解讀歷史就像閱讀推理小說,帶你踏查文明起源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8:460000新发现 | 南京栖霞上梅墓村东晋蔡氏家族墓地的发掘收获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47: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