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外手里抢下古画,想当传家宝却被儿子无偿捐赠,如今估价过亿
每一个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有的是青铜器,有的是瓷器,也有的是书画作品。而在天津博物馆中,有一幅画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这幅画就是北宋画家范宽所作的《雪景寒林图》。《雪景寒林图》是三拼绢的大幅画作,画面真实而又生动地展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之景。在画面前景的树干中,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上边有“臣范宽制”的落款,而在《宣和画谱》中,这幅画曾经被收藏在宫廷御府之中,所以可以推测,这幅画很可能是画家为宫廷制作的。
范宽是宋代的绘画大师,又名中正,擅长山水画,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写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用笔强壮有力,篇幅气势壮阔伟岸,作雪景甚妙。《雪景寒林图》所描绘的是观众的山林雪景,大雪刚刚停止,万籁寂静,群峰耸立,寒林馥郁。画作的前景为群树,从群树推进到寒林,再到半山腰被白雪所覆盖的庙宇,往上就是高耸的山峰。云雾缭绕中,村庄、小径、山峦以及远处的群峰若隐若现,人在其中渺小得像一粒浮尘,而画面所展现出来得,是一派宁静神秘。而说到这幅画又是怎么到天津博物馆的呢?那就有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名画流传于历代收藏家之手

这幅画从北宋之后,经历了宫廷御藏,后又流落民间,辗转于历代收藏家之手,到了清代,著名的收藏家梁清标以及安仪周都收藏过。安仪周花费巨资从梁清标手中买下这幅画,而后将这幅画珍藏,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安家原本是一个大家族,之后却家道中落,安仪周去世之后,安家的子孙为了谋生,将画作卖给了当时的直隶总督。乾隆皇帝素来喜欢收藏古玩字画,直隶总督为了讨乾隆的欢心,将这幅画献给了乾隆,此后这幅画便一直收藏在清朝皇宫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大肆抢夺其中的珍宝,圆明园中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据粗略的统计,多达150万件。他们不止抢夺文物,还放了一把大火,烧毁这座东方的凡尔赛宫,大火整整少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就在大火之中,化为一片灰烬了。据当时的目击者回忆,英国和法国人口袋中全是珍宝,大件的文物就用马车运走,他们的营帐中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珍宝。可想而知,当时圆明园的状况何其惨烈,而原本清宫收藏的《雪景寒林图》就这样到了外国人手中。
老外手中抢下古画

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抢夺的这些古画,能够带走的都会被运回国内,而另外的则会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会用做伤残兵的慰问金。当时清朝廷中有一个名为张翼德工部右侍郎,喜欢收藏字画古董,他会偷偷的买下清宫流传民间的古董。某一天在古玩市场游荡的时候,他正好看到一群外国人和古董店的老板发生了争执,原因是外国人想要将古董卖给老板,双方对于价格。张翼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外国人拿的画是《雪景寒林图》,一边大喊着“我买!”一边挤过人群,最终从老外手中抢下了这幅画。
传家宝被儿子无偿捐赠

张翼买到这幅画之后,就将其私藏了起来,一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自己的儿子,这是一幅传世名画,并交代他一定要将画当作传家宝传下去,不要告诉其他人。他的儿子张叔诚也一直将这幅画珍藏起来,但几十年后,国家文物保护观念开始普及,张叔诚的想法也与一开始有了很大的不同。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这幅画无偿捐赠给天津博物馆,这就是《雪景寒林图》与天津博物馆的渊源,而如今这幅画已经价值过亿了。
新发现 | 山东济南高新区发现西晋时期墓葬
作者:邢琪曹帅郭俊峰2020年11月,济南市高新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编号M1。该墓虽经盗扰,但墓葬形制保存较好,且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应为西晋时期。墓葬航拍照墓室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49:340002地下文物看陕西:汉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文化
两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依靠农业、手工业所创造的坚实物质基础,两汉的科技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7:48:240000大型盘龙目:异齿龙 背部带有巨大帆状物(能调节体温)
异齿龙是一种盘龙目动物,准确的说并不算是恐龙,诞生于2亿8千万-2亿6500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它的外形很像爬行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一个半圆形的巨大背帆,嘴巴中带有尖牙和切割牙两种不同类型的牙齿,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异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33:370000郑欣淼:书写紫禁城的整体史
《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作者:郑欣淼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定价:268元后记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紫禁城(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又是中国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更因其地位和影响成为享誉世界的鲜亮的中国符号。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44:590000核专家研究中国古墓,获意外发现是古代风水大师绝对想不到的
原题: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文首语:这篇文章我2007年做大陆核废料处理报道时,顺便写的一篇文章,首先公开发表于新浪博客,当时此文即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惊讶于中国古代的风水术和古代的造墓手法竟然可以用于核废料库的选址、建造,这恐怕是风水大师也不曾想到的。这篇文章今天读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好多90年后网友也许没有读过,兹特发于头条号上。图:核废料掩埋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03: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