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表明: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
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助力,功绩毫不逊色于王翦!
因此,秦国与蒙氏、秦始皇与蒙恬,大致是明君与良将的关系,互相信任、珠联璧合,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然而,随着商周地下文献的不断出土,人们发现嬴氏与蒙氏,或者说秦始皇与蒙恬的两人祖上,不仅极有可能互相认识,甚至还可能站在同一战壕里打过仗。

甲骨文中的蒙字
根据文献记载,蒙姓源于颛顼后代老童,他被封在了蒙山至双八之城(蒙双城),后代就以此为姓。由于缺少史料印证,蒙姓由来是否如此,后世并不能肯定。然而,甲骨文出土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文献的记载。
甲骨文中的蒙字,就是一个人头部被蒙住的象形(见下图)。笔者认为,蒙字可能与蒙山云雾有关,身在山中,被云雾遮挡,由此产生了“蒙”字。
从蒙字字形上看,蒙姓源于蒙山是有一定道理的。下图显示的是人眼被布蒙住,但实际上看其形状,更像是被云雾蒙住。
卜辞中的蒙国与蒙侯虎
关于蒙国,正史中没有怎么提及,但甲骨文卜辞却显示,商代时在东方的确存在一个蒙国,而且是一个备受商王朝重视的诸侯!
甲骨文卜辞:
丙戌卜,亘,贞蒙侯虎其御。
贞隹象令比蒙侯归。
贞今载……王比蒙侯虎伐髳方,受有佑。
戊戌卜,贞,王曰:“侯虎,毋归,御。”
今□从蒙侯虎伐羌方。
如今,我们将“侯”理解为爵位,但其实在商朝时期,侯是最重要的外服官职之一,由商王朝直接分封,经常要参与重要战争,武丁时期甚至参与了西部对羌人的战争,甲骨文中说“今□从蒙侯虎伐羌方”。甲骨文上的“蒙侯虎”,则代表了蒙国的重要地位,身份非常显赫。
先秦时的蒙姓非常稀少,只有传说的颛顼后代这一支。周代建立之后,文献上没有将某人册封在蒙地的记载,也没有其他蒙姓出现。因此,甲骨文中的蒙姓与蒙侯,与蒙恬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商朝将疆域划分为五个部分,即中商(商朝直属领地)、北土、南土、东土、西土,其中蒙国在东土,而东土的大致范围是山东中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安徽、江苏北部。那么,如此显赫的蒙国,具体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如今,关于蒙国都城的具体位置,还没能100%的确认,但基本被认为在“大蒙城”。
《商丘地区地名荟萃·商丘县》记载:“大蒙城,即今商丘县城北18公里老蒙墙寺,以东有蒙泽得名。北临汳水,有箕子冢。战国时楚置蒙县。”
著名历史学家丁山,经过一系列考证,在其《释蒙》一文中指出:“蒙侯故都,即汳水南大蒙城。”也就是说,蒙国都城在如今的商丘梁园区,西汉时的梁国蒙县。
当然,也有史学家认为,蒙国都城在山东临沂蒙阴。
总之,蒙国所在区域,大致是山东中西部或河南东部区域。
战国竹简揭开秦人起源之谜
春秋战国时期,秦人被中原列国鄙视,称秦人为“秦者夷也”、“狄秦”、“戎秦”,《史记》中说“在西戎,保西垂”,王国维在《秦都邑考》中指出“秦人祖先,起于戎狄”。
2008年,清华大学收到一批战国竹简,一共有2388枚,后被称为“清华简”。其中的《系年》第三篇章,揭开了秦人起源谜团。
清华简《系年》:“飞(廉)东逃于商盍(商奄)氏。成王伐商盍,杀飞(廉),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武王伐纣后,飞廉逃到商奄,准备“反周复商”,商奄都城在山东曲阜。武王去世后,纣王之子武庚起兵复国,东部很多以前的商代诸侯起兵造反,于是才有了周公东征。最终,周成王灭了商奄,杀死了飞廉,并将部分商奄之民强制西迁,这是秦人的祖先。
根据史书记载,在牧野之战中,飞廉长子恶来战死,恶来后代为周朝立功,从而建立了秦国。至于飞廉的次子季胜,在周穆王时立下大功,被封在赵城,后来三家分晋建立了赵国。总之,秦赵是真正的兄弟之国,飞廉是他们的共祖。
因此,秦始皇祖上飞廉部族,大致生活在山东曲阜附近,属于商朝铁杆盟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曾经为商朝战死的恶来后代,800年后为恶来复仇,成功地灭掉周朝,一统华夏。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蒙国与商奄相距不远,彼此都是商朝的重臣,应该不会陌生。
更重要的是,学者考证认为武王伐纣后蒙国还存在,在伯禽东征时被灭亡。武庚起兵复国时,东部大量商朝诸侯起兵响应,周成王、周公、伯禽(周公之子)率兵东征,灭掉了蒙国、商奄,杀死了飞廉等,蒙氏或由此迁徙到了齐国。其中,鲁国起初在河南鲁山一带,灭掉蒙国、商奄之后,疆域扩大到山东,后来以商奄都城曲阜为鲁都。
可见,在武庚之乱时,蒙侯、飞廉都曾起兵响应,但在周公东征时,蒙国被灭、飞廉被杀,因此蒙恬祖上与秦始皇祖上,还真有可能为了“反周复商”,一起并肩打过仗。
或许是命运的轮回,八百年之后,蒙侯与飞廉的后代再度联手。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重用蒙恬、重用蒙氏一门,似乎还有着家族历史上的原因。
明朝皇帝的陵墓 明十三陵墓葬群(皇室墓葬)
明十三陵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时期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之一。明十三陵建于明朝永乐至崇祯年间,历时200余年,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共有13位明朝皇帝葬于此地。历史背景我要新鲜事2024-01-22 19:52:460004赵玉亮|中国早期针灸:从扁鹊画像石谈起
针灸是我国中医体系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针刺是把金属或其他材质制成、形体细长而尖锐的针刺入人体某些固定部位,从而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灸治则是将艾绒等揉成小团或小圆条,点燃后靠近人体体表的某些固定部位,施行热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针刺和灸治两种治疗方法都是基于“经络学说”选取有关的穴位进行治疗,且“针”和“灸”常相互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针灸”常合称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4:280000此日本兵为我军偷送10万发子弹,自杀留遗书:狠狠打击日本法西斯
一九三一年九月一十八日,日本的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单方面挑起事端。并对东三省发动了猛烈的袭击,没有准备的东三省很快就沦陷成为了日本人的俘地。罪恶的日本兵在东三省的大地上做尽了恶事,至今都让人痛恨。但是凡事也都有例外,在这些万恶不赦的日本兵里面却又有一些心地良善的日本人,有如冒死为中国士兵输送十万发子弹的伊田助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4:340000湖北发现汉朝古墓 黑色棺材出现尸影(汉朝古墓)
汉朝发现的一个古墓当中,粮食都还没有腐坏在2007年,湖北的一个考古团队在考古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不过这次发现却让他们背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古墓已经时间禁止了,要知道但凡是古墓,那最起码也是经过了一二百年的时间,更不要说这一次发现的是汉朝墓穴,可是当考古专家们真正进入到墓穴里面,看到里面的一些陪葬品之后,都无法给出解答。时间静止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1:53:270000软萌的硬知识 | 2192个考古盲盒里,都有啥?
来源|众望新闻编辑|张怡实习编辑|王雨莹复审|冯朝晖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47:0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