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简介:东晋政治家/40岁出仕,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谢安这个人,很多人应该听过,他是东晋名士,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在淝水之战中统领晋军以少胜多战胜苻坚的百万前秦军,从而稳定了东晋政权。谢安除了淝水之战外,最令人佩服的还是他那淡然的性情,不仅为人处世淡然,对做官也很淡然,直到40岁才决定出仕!
一、谢安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时期政治家、名士。谢安是高门士族,自少以清谈知名,与王羲之、许询等人结识,是当时的名士。谢安前半生醉于山水,屡屡拒绝出仕,四十岁才出仕为官,竭力辅政,并在淝水之战中统领晋军以少胜多战胜前秦军,使晋室得以存续,可惜因为战后名声太盛,遭谗言陷害被迫前往广陵避祸,中途患重病而亡,实在是可惜!
1、高门士族,屡辞辟命

320年,谢安出生在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谢氏,他是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家世可谓一流。在东晋时期,朝廷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所以作为作为高门士族,谢安做官天生有优势,但他从小清谈知名,屡有推荐他做官的,但都被谢安拒绝,而这也使得的他名声更响亮。
2、隐居生活,40岁出仕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在拒绝做官的时间里,他大多在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来,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为了家族,在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劝说下,谢安东山再起,40岁出仕,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3、辅佐皇帝,稳定朝政

孝武帝司马曜即位时已有十几岁,但政不由己,朝政被大将军桓温把控,在这种情况下,谢安和王坦之尽忠辅佐皇帝,使局势终于稳定下来。后来桓温病危,想让朝廷加自己九锡,以达到渐移晋室的目的,而谢安故意拖时间,拖到桓温去世,锡命之事便就此停止,谢安也因功任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
4、淝水之战

382年,由苻坚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对东晋的威胁日渐严重;次年,苻坚派弟弟苻融率领土卒九十余万人攻伐东晋,很快就攻下了几座城池,东晋诸将相继败退。面对强敌压境,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在淝水这个地方,趁前秦军队渡河时,将其打败,使晋室得以存续。此战被称为淝水之战,以8万对百万,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之一。
二、谢安怎么死的

谢安是得重病死的,享年六十六岁。淝水之战的胜利虽然使得晋室得以存续,但也使得谢安功名而被孝武帝猜忌,而在当时朝廷上,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政,许多奸佞谄媚之辈煽动造谣的本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谢安遂有了归隐之心,后来在隐退途中得了重病,并于385年10月12日病逝。
苦寻38年,父与子终于相聚,父亲已86岁,儿子却已在烈士陵园沉睡
自古以来,战争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间断过。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卫家园,战争都是无可避免的。《凉州词》中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古代,许多年轻的孩子可能还未来得及长大成人,就被驱赶着奔赴战场,年轻的生命也许永远就留在了沙场。都道战场是埋骨地,埋的是数不清的好儿郎的铮铮铁骨,洒的是他们爱国的满腔热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9:220000白莲教在古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别被电影给骗了
在我们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里,我们国家盛行的宗教好像只有道教和佛教这两家,但其实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在民间还活跃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宗教——白莲教。一.电影中表现的白莲教第一部影视剧要说的是我国1993年上映的一个关于白莲教的电影——《白莲邪神》。影片大概描述的是清朝年间,白莲教作为一个民间的宗教组织,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民间地下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00:5300002020年河南女博士因癌症需80万换肝,失踪丈夫跪求离婚:放我一马
“放我一马,我们离婚吧!”在记者的镜头前,他当着众人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妻子面前,苦苦哀求道。“离婚之后,我还是会照顾你的!”男子哽咽着向一旁虚弱的妻子保证。只见一旁的妻子用口罩遮住了自己蜡黄干瘪的面部,泪水无奈地在眼眶里打转,她不禁再次想起了丈夫当年在婚礼上拍着胸脯讲出的誓词:“我愿意娶这个女孩为妻,无论是顺境或者逆境、富裕或者贫穷、健康或者疾病,都永远爱护她!”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6:47:000000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真相,揭宋仁宗身世之谜(大宋第一奇案)
相信大家都听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出自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之后通过小说、影视剧的方式为大家熟知,不过很多人都明白,这些都是作品呈现出来的,历史上有没有真正原型呢?下面一起揭开宋仁宗身世之谜!一、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朝)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18:310000遂公盨:一件锈迹斑斑的西周“青铜饭盒”,98字铭文歌颂大禹功绩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约2900年前铸造,此时恰好为西周中晚期。2002年由保利艺术博物馆购于香港古董市场,因为其铭文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而引发热议。2002年,香港古董市场上出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饭盒”,由于它的表面锈蚀严重,器内被锈土包裹,很长时间都无人问津。然而,仔细辨认,器腹内隐约显露出几个晦涩难懂的铭文,正是这几个铭文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37:1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