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2022年日照尧王城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与新收获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家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其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向滨海平地的过渡地带。现东距黄海4.5公里,遗址地理位置优越,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海洋。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9千米,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自1934年发现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对其性质、范围、年代、布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为配合尧王城省级遗址公园建设中本体保护覆罩大棚的建设项目,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照市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涉建区域进行主动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区域为覆罩大棚的墙基占压部分,共布TG1—TG4四条探沟,发掘面积约420平方米。
发掘区由于取土、平整土地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层堆积普遍较薄,一般厚在0.3~1.2米,地层堆积相对比较简单,大致可分为四层:第①层,厚10~35厘米。深灰色,土质较硬,主要由耕土和建筑垃圾构成。第②层,厚5~40厘米。深褐色,土质稍硬,夹有大量粗砂及少量陶片。第③层,厚0~40厘米。深灰色,土质较致密,夹有少量陶片。第④层,厚10~30厘米。浅褐色,土质较硬,结构较致密,夹有大量粗砂。④层下为生土。红褐色,土质坚硬,结构致密,夹有少量粗砂。多数遗迹开口于④层下。
本次发掘共揭露墓葬6座、房址8座、灰坑31座、水井2口,时代涵盖大汶口晚期、龙山、汉三个时期,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为主。
墓葬保存完好者仅有3座(M143、M145、M146,其余为儿童墓或破坏严重),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填土一致,为黄褐花土,土质较软,结构较致密,个别夹有陶片。墓圹长2.5~2.7米,宽0.5~1.1米,深0.6~0.8米。方向100°~106°。葬具为单棺,棺四周有二层台,墓内埋有一人,仰身直肢,头向东南。随葬品多寡不均,有5~13件,以陶器为主,器物组合有罐、鼎、壶、豆、盆等,个别有鬶、高柄杯或猪下颌骨。根据放置位置不同,可将随葬品分为两类,一类为高柄杯或小罐,放于棺内,置于人骨旁或压于人骨下;另一类位于脚下及二层台上,主要为罐、壶、盆、鬶等。

M143(上为北)

M145(下)、M146(上)(上为北)
房址有柱洞式、柱坑式、基槽式三种,柱洞式房子分布较普遍,典型的有F90、F91,洞径普遍较小,一般为25—35厘米,深20—30厘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室内灶、居住面等已不存在。柱坑式房址发现较多,其建筑方式是先挖一较大的坑,底部再挖多个小的柱洞,然后立柱、起墙,一个柱坑内一般有2~4个柱洞。典型房址有F95、F96,房子长宽各约3米,室内面积较小。基槽式房址发现较多,典型的有F92、F93、F89等,建筑方式是先挖基槽,再挖柱坑或柱洞,最后立柱、起墙。基槽底部往往有两排小的柱洞,有的为柱坑的形式。F92基槽宽约1.1米,填土较硬,似经夯打,从剖面观察系由两期基槽组成:早期为典型的基槽式房址,晚期在早期基槽的基础上向内收缩,基槽变宽,改为柱洞式房址,洞内填有大量红烧土块。F92规模较大,保存完好,是尧王城遗址目前发现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中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房址,意义重大。

F90、F91(右为北)

F95(左)、F96(右)(上为南)

F92(上为南)

F92基槽解剖沟剖面照
灰坑分布较普遍,平面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弧壁、圜底或近平底。坑内出土遗物普遍较少,主要为陶片,几无可复原者。H932较特殊,坑内埋有紧邻的一大一小两具人骨,成人头向南,侧身屈肢,儿童位于成年人右侧,可能为母子合葬。坑葬的发现在尧王城遗址尚属首次,其葬式、形制与常规墓葬明显不同。

H932(上为南)

H920坑内堆积情况
发现的井均属汉代,口径2米左右,深达3米,出有较多陶片、瓦片等。
本次发掘出土的遗物可分为陶、石器两类。以陶器为主,器类较丰富,主要有大汶口文化大口尊、袋足鬶、罐形小鼎、高圈足豆、折沿罐、高领壶、敛口盆等。统计表明,陶质可分为泥质、夹砂两类,流行夹砂陶,占比达75%以上;陶色以黑陶为主,其次为灰陶、褐陶,还有少量黑皮陶、红陶等;器表盛行素面,有纹饰者多见篮纹,其它纹饰较少见。石器器类较少,主要有锛、刀、斧等。

出土器物照
本年度尧王城遗址的发掘虽为配合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尧王城遗址该时期墓葬的特征、形制、规模及器物组合,初步了解了墓地的分布情况;基槽式大房子的揭露填补了以往的空白,丰富了鲁东南地区大汶口晚期的房址材料,对理解和认识当时的房屋形制、建筑技术、聚落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本次发掘深化了对尧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的认识,为该遗址的聚落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也为下一步的研究课题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执笔:马明、黄超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任瑞波:论辛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山家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二莲花台与小旱地墓地分组研究三其他典型墓地出土遗存的组别和年代四典型遗址的分组和年代五辛店文化的期别划分和年代判定六结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15:510002高蒙河:长江下游文明化初期的人地关系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2:390000同为二战祸首,日本幕后当权者为何和希特勒的命运,天差地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进行的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轴心国主要是德意日三国,其中德国应该算是实力最强的,日本其次,意大利居末,专门负责坑队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5:460005山东发现的惊人大墓 让专家直接开骂(陪葬女生)
墓穴中发现了十多岁的小女孩被陪葬。2012年的时候,山东沂水先准备在一处山顶上修建一个自然景区,可就在刚刚施工的过程中,工人们突然在此地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碎片,本来并没有在意,但随着挖掘的不断进行,碎片却越来越多,而且上面还有一些精美花纹。见到这种情况,工地负责人只能喊停了工程,并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惊人大墓我要新鲜事2023-04-04 15:16:060000帝龙:辽宁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距今1.3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诞生过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有我们熟知的霸王龙、腕龙等,但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帝龙,它是一种带羽毛的小型恐龙,与现代鸟长的很相似,但它体长可达2米,比现在的鸟要凶猛的多,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帝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38: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