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象山王氏墓地
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发掘了7座,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余均为东晋墓。据墓志,1号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3号墓是王彬的长女王丹虎,升平三年(359)卒。5号墓是王兴之的元子王闽之,升平二年卒。6号墓是王彬的继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据王兴之和王丹虎墓志,确知王彬应葬于两者之间,但墓早已破坏。王彬官至尚书、左仆射,年五十九卒。死后赠特进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谥曰肃。据考证:7号墓应属东晋早期,可能即为其次兄王廙之墓。王廙官至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死后丧还建康。王氏原籍琅邪临沂,是东晋政权的主要统冶支柱之一。已发掘的王氏族葬区达5万平方米以上,随葬品较丰富,对研究东晋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
墓室 均系砖结构。7号墓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墓,由棺室和甬道两部分构成,全长5.3 米,宽3.22米,高3.42米。左右壁呈弧形稍向外鼓,左、右、后3壁中间各砌直棂假窗,其上又各砌一个凸字形的小壁龛,内各置一青瓷小碗。甬道为券顶,以门槽为界分内外两进。以砖封门。1、2、4、6号墓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顶墓,分棺室和甬道两部分。3号和5号墓是平面长方形、不设甬道的券顶墓。有的墓壁也砌有直棂假窗和凸字形小壁龛,6号墓在棺室前部尚砌有长方形的砖台。各墓均有铺地砖两层,一般都有通向墓外的砖排水沟,如王丹虎墓前有5层砖砌成的排水沟,发掘时残存17米以上,有的墓内四壁还涂有石灰。
随葬品 共出土随葬品230余件,可分为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金银、玛瑙、琥珀、水晶、玉石等。3号墓还出土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的丹丸200余粒、贝壳状饰几千粒、珍珠几十粒。7号墓出土玻璃怀2只、嵌金钢石金环1只,属国外输入品,是反映当时中外贸易交往的重要实物。青瓷器共57件,釉色以青灰为主,其次为青绿和黄绿色,某些器物的上部和器盖上缀酱色釉斑点。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罐、碗、唾壶以及香熏、灯、洗、盘、盆、虎子、羊等。7号墓在棺室和甬道之间陈放陶榻,长1.12 米,宽0.65米,高0.21米,器形之大亦属少见,其上置陶凭几、陶盘、陶耳杯、瓷香熏、瓷唾壶和陶砚等日常生活用器和文县,当是主人的神位所在。
四川眉山出土文物近10万件 填补成都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旧石器时
2023年11月下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眉山市文物局披露了近年来在四川眉山地区的考古重大发现——出土文物近10万件,还发现了成都平原至今为止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近年来考古工作人员在眉山市所挖掘出来的近十万文物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近的涉及到唐、宋、明、清,从年代久远的青铜器到近代的陶瓷器,从久远的竹木漆器到近代的金、银、玉器,每一个文物的年代跨度非常大。我要新鲜事2024-02-20 17:00:410004河南发现一座郑国古墓 一辆车揭示了国家的灭亡(古物研究)
象牙的车種说明郑国生活奢靡。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郑国的国立还算是相对比较强大的起码对于周边的一些小国家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只不过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这样的国家会消失?考古学家们通过一辆车揭开了秘密。这还要说到在1989年我国河南郑州的一个考古队对于郑国古遗迹进行挖掘的时候找到的东西。郑国古遗迹我要新鲜事2023-03-10 12:51:490003日享一书ZZh01《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现在大家都知道以上海为中心的苏锡常、杭嘉湖、宁绍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那么在四千年之前是怎样呢?这两年令大家熟知的良渚文化是在怎样的基础发展起来,并最终走向崩溃的?今儿分享这本书在结合国内考古材料和国外理论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尝试。《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环太湖与宁绍地区史前文化演变》,一书源自当年学史前考古,如今却在历史时期的陶瓷考古成就卓著的老师的博士论文出版成的书。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2:11:330000“龙”与“虎”一样厉害,为何龙成了中国帝王化身,而虎不行?
中国的龙虎文化文/周秀德、倪方六前面的文章曾说了“龙虎四环铜鼓座”(见下图),此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龙和虎作为最霸气的存在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学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33:070000安志敏:考古学的定位和有关问题
一关于考古学的定位,是对于这门科学的内涵、方法和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以期在新的世纪中作为继续发展的参考。回顾百年来,有关考古学界定的模糊,方法论的错位,导致诸般认识的不尽一致,往往随处可见。关键是如何对待考古学及其方法论,应该成为科学领域中不可逾越的分水岭。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