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礼有“唅殓”风俗,亡人的嘴为什么一定不能空着?
丧礼中的“唅殓”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民国盗墓史》一书中,曾提到过人死后口中含物下葬的风俗。
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称“饭”;放置珠玉称“含”,又作“唅”或“琀”。“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唅”,帝王、贵族皆用此仪。《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收殓,“饭唅珠玉,如礼。”

这一唅殓制度,并不是东汉才有的,先秦时已存在。含殓之礼于穿盖好之后进行,至亲都会到场,过去讣告上说的“亲视含殓”就是这个意思。
口唅用何物是有规定的,代表身份,不能超级。我罗列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先秦:《周礼》记载,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璧,士含贝。又据唐杜佑《通典》,周制:天子、诸侯饭粱含璧,卿大夫饭稷含珠,士饭稻含贝。
汉代:汉刘向《说苑·修文》记载,“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汉旧仪》亦称:“帝崩,唅以珠。”

唐代:唐杜佑《通典》记载,皇帝及三品以上饭粱含璧,四品、五品饭稷含碧,六品以下饭粱含贝。
宋代:宋司马光《书仪》记载,“古者饭用贝,今用钱,犹古用贝也。钱多既不足贵,又口所不容,珠玉则更为盗贼之招,故但用三钱而已”
这种风俗现在都存在,民间,特别是农村是很重视。为什么?这从俗称口唅为“压舌头”,就能明白。
一种说法是,口中有物,可防死者去投奔阴曹地府的黄泉路上不至于饥饿,如果饿了会“吃”自己的后代,这对子孙不利。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防口舌之灾,去黄泉路上少生是非,避免“祸从口出”,早点超生,所以有的地方在塞东西入嘴时,会用到“紧口线”。从宋朝起,民间还兴起用钱币压舌头,以免亡人阴间口舌之灾。
清朝皇家的唅殓,一般喜欢用珍珠,但珍珠要打孔,穿上一根红线后,再将珍珠填进亡人口内,红线的另一头要系之在亡人的衣襟“飘带”结上。
这种在口唅之物上系的红线,就叫“紧口线”,也叫“噙口线”,一般要五色线。在今山东临清、曲阜一带,就有此风俗,塞进口里的铜钱,都要穿上花线。

当然,这口唅之物上为什么要穿上线,也许还有实际作用,可防滑进喉咙。
在民间,口唅又称含口,饭含,俗称“口头实”。因为穷人用不起、也不能用像样的珠玉一类的口唅,塞口多用饭团,故又写作“口头食”。比用饭团稍讲究一点的,是塞茶叶包,明清北京就是这风俗。
用饭团塞口之俗最早,是“唅殓”之礼制的最早源头,这本是出于尽孝的考虑。
《春秋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称:“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生者要让死去的亲人,在阴间也能有吃的,享受饮食之乐。

《礼记·礼运》也有这样的说法:“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这里所说的“饭腥”,又叫“饮腥”,也写作“饭生”,就是人咽气后,在其嘴里塞食物,就是俗称的“唅殓”。
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家,都有含殓之俗,但民间与贵族的考虑是不一样的,贵族是为了“超生”,所在多用轮回化身的玉蝉;而民间更多是“宜生”,不要妨碍后代,要有“口食”。

方辉:考古,不止是考古
现如今的考古学,虽然不似电视剧里的那般神奇魔幻,也是科技感十足的,考古,已经不仅仅是考古了。一个又一个实验室,有的可以研究植物的成分,有的可以研究骨骼的构成,还有的可以通过同位素研究来判断人类的迁徙……似乎只有想不到,没有考古学者们做不到的。相比从前,现在的考古学者更像是一个侦探,通过时光遗失在遗址中的蛛丝马迹,还原古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8:360000中国史前一项发现让人类物质文明大飞跃,至今农村要养城里人要穿
中国如何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在2017“一带一路,昂扬在途”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笔者发现,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养蚕、缫丝技术,无不源于中国。这项史前发明和发明,让地球上的人类物质文明史大飞跃,一下子进入现代化,至今大家都在享受这项发明,争取着丝绸服装。这就有一个问题,中国人是如何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1:180000就三星堆金字塔等上古遗址致世界考古学界的一封信
2022年11月,笔者偶然发现了三星堆与祖传工艺之间的关联,这一发现似乎揭开了上古之谜的钥匙。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分析三星堆的文章,笔者引起了全球考古学界的关注。不仅国内各界人士对此感兴趣,世界范围内的考古权威和博士生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讨论。通过翻译工具,中文文章的阅读已经不再是难题,世界各地的读者与笔者进行了交流。在此,笔者要特别感谢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团队的关注和支持。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1:05:540000专家挖掘王家古墓,墓中挖出一特殊酒杯,杯中的酒暗藏玄机
专家挖掘一座王家古墓,墓中挖出一特殊酒杯,杯中的酒却一直喝不完,究竟暗藏什么玄机?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较早产生“酒”的国家,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所谓“金樽清酒斗十千”,早在夏朝时,我国便有了人工造酒的技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酿酒技术也愈发熟练。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31:040004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 历经4000多年她的笑容都没有褪色
在罗布泊的小河墓地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位约4000年前的公主,她的笑容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历久弥新。在打开船形棺木时,专家们听到了牛皮断裂的声音,紧张而有力,像从深海中传来的震响。当棺木被打开时,一个美少女的凝固微笑传递给了大家,众人都被她的微笑所感动,它们不仅凝固,而且永久。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33: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