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丧礼有“唅殓”风俗,亡人的嘴为什么一定不能空着?
丧礼中的“唅殓”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民国盗墓史》一书中,曾提到过人死后口中含物下葬的风俗。
在死者口中放置米贝称“饭”;放置珠玉称“含”,又作“唅”或“琀”。“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唅”,帝王、贵族皆用此仪。《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收殓,“饭唅珠玉,如礼。”

这一唅殓制度,并不是东汉才有的,先秦时已存在。含殓之礼于穿盖好之后进行,至亲都会到场,过去讣告上说的“亲视含殓”就是这个意思。
口唅用何物是有规定的,代表身份,不能超级。我罗列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先秦:《周礼》记载,天子含珠,诸侯含玉,大夫含璧,士含贝。又据唐杜佑《通典》,周制:天子、诸侯饭粱含璧,卿大夫饭稷含珠,士饭稻含贝。
汉代:汉刘向《说苑·修文》记载,“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汉旧仪》亦称:“帝崩,唅以珠。”

唐代:唐杜佑《通典》记载,皇帝及三品以上饭粱含璧,四品、五品饭稷含碧,六品以下饭粱含贝。
宋代:宋司马光《书仪》记载,“古者饭用贝,今用钱,犹古用贝也。钱多既不足贵,又口所不容,珠玉则更为盗贼之招,故但用三钱而已”
这种风俗现在都存在,民间,特别是农村是很重视。为什么?这从俗称口唅为“压舌头”,就能明白。
一种说法是,口中有物,可防死者去投奔阴曹地府的黄泉路上不至于饥饿,如果饿了会“吃”自己的后代,这对子孙不利。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防口舌之灾,去黄泉路上少生是非,避免“祸从口出”,早点超生,所以有的地方在塞东西入嘴时,会用到“紧口线”。从宋朝起,民间还兴起用钱币压舌头,以免亡人阴间口舌之灾。
清朝皇家的唅殓,一般喜欢用珍珠,但珍珠要打孔,穿上一根红线后,再将珍珠填进亡人口内,红线的另一头要系之在亡人的衣襟“飘带”结上。
这种在口唅之物上系的红线,就叫“紧口线”,也叫“噙口线”,一般要五色线。在今山东临清、曲阜一带,就有此风俗,塞进口里的铜钱,都要穿上花线。

当然,这口唅之物上为什么要穿上线,也许还有实际作用,可防滑进喉咙。
在民间,口唅又称含口,饭含,俗称“口头实”。因为穷人用不起、也不能用像样的珠玉一类的口唅,塞口多用饭团,故又写作“口头食”。比用饭团稍讲究一点的,是塞茶叶包,明清北京就是这风俗。
用饭团塞口之俗最早,是“唅殓”之礼制的最早源头,这本是出于尽孝的考虑。
《春秋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称:“孝子所以实亲口也,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生者要让死去的亲人,在阴间也能有吃的,享受饮食之乐。

《礼记·礼运》也有这样的说法:“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这里所说的“饭腥”,又叫“饮腥”,也写作“饭生”,就是人咽气后,在其嘴里塞食物,就是俗称的“唅殓”。
不论是民间还是皇家,都有含殓之俗,但民间与贵族的考虑是不一样的,贵族是为了“超生”,所在多用轮回化身的玉蝉;而民间更多是“宜生”,不要妨碍后代,要有“口食”。

三国时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墓被发现?曾被盗墓贼光顾,已出土金器
原题:东吴景帝孙休陵墓葬地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安徽当涂姑孰工业园内,发现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大墓,考古已进行多日。墓葬规模超过以前发现的东吴大将朱然墓,分析推测,此墓很可能是三国时期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景帝的陵墓。图:新发现的安徽当涂疑似孙休墓发掘现场而考古界发现疑似孙体墓已不只此一座,如在江苏南京江宁、安徽马鞍山雨山区,都曾发现疑似孙体墓。孙休之墓到底在哪?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46:330000考古发现证实凤凰其实是只鸡,鸡为何变身凤凰?民俗上有说法
龙凤呈祥里的“凤”是鸡吗?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古人看来,鸡不只是辟邪动物,还是一种吉祥动物。如在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这里的公鸡就成了吉祥物。就读音而言,“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唐代人身生肖陶鸡)这些仅是民间对鸡文化的表面理解,从民俗学上来讲,鸡作为吉祥物,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29:560001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明朝那些事儿——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李晶)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项目负责人王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19:530000张荫麟:孔子及其时世·孔子与政治
但是谁能拔用孔子呢?鲁昭公不用说了,他十九岁即位,“犹有童心”,况兼是个傀儡。孟孙氏大夫孟懿子是孔子的门人,但他还是个后生小子。三家之中,季氏最强,大权独揽。但便是曾以僭用天子礼乐,致孔子慨叹“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不久,更不可忍的事发生,昭公被逐,孔子便往齐国跑。0000传说此山埋着一艘船,考古学家拿雷达扫描后,发现了“龙船墓”
考古学家们会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来判断一个地方有没有古代的墓葬,不过不是所有的资料记载都是靠谱的。有一些靠着挖墓发财的人,判断墓地的依据更多的来自于一些乡野传说,以及一颗敢于赌一把的心。有眼力见和判断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中外考古的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10: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