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桥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44:590阅

▲ 遗址概貌
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镇东。面积约5000平方米。1960、1966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两次发掘。由此充实了良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印纹陶遗存的面貌,并为研究这一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依据。

▲ 云雷纹鸭形陶壶
在良渚文化层内发现居住遗迹和墓葬。居住遗迹仅存红烧土硬面和排列一圈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小型柱洞。

▲ 陶鼎
墓葬有10座,埋得很分散,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大多朝东南。其中7座有随葬器物,多的6件,少的仅1件。成人和幼儿葬法相同。出土的穿孔石铲、石镰、有段石锛等磨制较细。陶器造型精巧,较普遍地采用轮制,以泥质灰陶、黑陶为主。纹饰主要有弦纹、压划纹、针刺纹和镂孔,偶见彩陶。丁字形足的鼎、柱足盉、浅盘高圈足豆、双贯耳圈足壶、带盖三贯耳簋、宽把杯等是代表性的器物。有的陶器的底部有繁简不一的刻划符号。

▲ 高圈足豆
印纹陶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大部分遗存的年代相当于商,发现有斜刃小铜刀和长条铜凿,系浇铸而成,含杂质多。石器有双肩锄、镰、穿孔半月形刀、斜柄刀、犁形器、有段锛、穿孔翘刃钺、双翼带铤镞等,器形多样。陶器大都拍印纹饰,云雷纹、鱼鸟纹往往组成带形,主要拍印在火候较低的泥质灰陶器上;叶脉纹、方格纹、篮纹、席纹、回纹、曲折纹等主要施于泥质红褐陶,其中有的属于硬陶;绳纹则用于夹砂红陶。瓦足鼎、束腰实足、瘦袋足盉、凹底罐、禽形壶、高圈足豆、簋、尊、觯、觚等,是代表性的陶器。

▲ 石镞
晚期属春秋战国时代。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三种。印纹硬陶呈深褐色,硬度很高,吸水性小,以米字纹、方格纹、席纹等为主要纹饰。还有原始瓷,釉色为青灰或青绿色。

▲ 穿孔石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郑欣淼:书写紫禁城的整体史
《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作者:郑欣淼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定价:268元后记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紫禁城(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又是中国历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更因其地位和影响成为享誉世界的鲜亮的中国符号。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44:590000唐晓峰: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2002年春天,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在香港古董市场购得一件西周中期的铜器,叫公盨,其内底的一篇98字的铭文,引起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劈头便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濬川,乃差地设征。”撇开铭文的其他重要内容不论,仅这十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09:010000秦始皇每天累不累?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4:540000古时“秋后问斩”实在秋分后进行,为何是秋分?原来古人迷信这个
“秋后问斩”为何在秋分后进行?本文作者倪方六即将到来的秋分节气,在古代,不仅是国家祭月的节气,还是重要的国家司法日。俗话说“秋后问斩”,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古人为什么规定行刑要在秋分以后进行?此规定由来已久。《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来了,白露降临,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执行死刑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43:300000香港古玩市场现稀世国宝,日本人高价欲抢,被国企老总花巨资赎回
“出匣吐寒芒”——越王者旨于睗剑文/吴艳、倪方六【名称】越王者旨于睗剑【类别】青铜器【年代】战国时期【出土地】浙江省【文物现状】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剑,不仅是步骑兵得心应手的武器,也是上层贵族显示身份的饰物。那时的帝王君主都希望拥有令人羡慕的名剑,有的甚至为自己铸造专剑。著名的越王剑,就是越国历代国王铸造的专剑,剑上铸有他们的名字。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16: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