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1:44:100阅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

其基本面貌接近于马家窑类型,如长颈瓶的器形,变体鸟纹和漩涡纹彩饰等;同时又有一些因素明显地与庙底沟类型相似,如陶器呈砖红色而不是橙黄色,有些花纹的构图比较疏朗和很少内彩等。类似的地层关系,在临洮马家窑和天水罗家沟等地也有发现。从而证明,马家窑类型的确是从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发展起来的。

有人将以该层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插入马家窑类型之前,称为马家窑文化的石岭下类型;也有人将它视为马家窑类型的早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威拉弗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10米/7000万年前)
在地球上,目前已发现700多种恐龙化石,其中有很多体型巨大的存在,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威拉弗龙,它出土于北美洲的墨西哥,是一种大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威拉弗龙基本资料威拉弗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大型杂食性恐龙,它体长9-10米,与雷前龙、副栉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8300万年-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威拉弗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59:230000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蒙古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诞生于下白垩纪,正模标本是一颗在中国的内蒙古发现的牙齿化石,这也是中国内蒙古考察团队发现的首颗蜥脚类恐龙牙齿化石,在这之后还陆续发现了不少颈椎骨等,目前还不明确它属于蜥脚类恐龙的哪个演化支。蒙古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21:020000露丝娜龙:欧洲大型恐龙(体长18米/光肱骨就达1.4米)
露丝娜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图里亚龙类,诞生于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科学家估计它的体长可达15-18米,第一批化石是在西班牙的巴伦西亚发现的,检测出是一个未成年体。露丝娜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09:490000刘庆柱:从王国到帝国都城“宫庙”空间变化研究
我国有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在五千多年文明史发展中包括“前王国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五帝时代”)与王国时代、帝国时代。本文从王国时代与帝国时代都城考古发现,就其“宫庙”(即宫殿与宗庙:下同)空间位置变化,通过考古学研究“国家”最高“统治者”及“统治集团”在国家政治中不同时期的不同“组成特色”与其“社会形态”变化,探讨其历史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48:380001孙殿英盗慈禧陵为何不炸开地宫?有这么一个说法,裸搜西太后细节
洗劫慈禧陵地宫原题:倪方六⊙皇陵门后的玄机或许有读者会问,封门有什么难的,把门上的锁砸掉不就能进去了?这又是一种想当然。过去从考古中确实发现过有封门上锁的现象。据传在下葬完毕,亲属臣僚退出,执事者将门锁好后,便会把钥匙扔进门内。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示此门永远不再打开,让亡灵安息;二是防止钥匙留下隐患,让人产生盗墓恶念。图:四川明蜀王墓地宫,有四重沉重封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19:3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