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始祖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
作为商朝的第一代先公,商契一生颇为传奇,但留下的更多的是谜团,其中之一是商契为何叫“商契”。
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
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
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代主要是在建国前或初期使用过,比如周原甲骨,之后没有再用,且周代在甲骨上记录的多数也不是祭祀卜辞。那么,为何商代会大规模使用甲骨文,乃至超过15万块?
龟甲利于保存,兼之具有与鬼神沟通的神秘效应,材料上的特殊性暂且不谈,商人以甲骨记录卜辞其实与商契有关。
商契是商人第一代先公,虽然甲骨文中没有“高祖契”的记载,但却有契字。甲骨文上的契字(见下图),由“丰”与“刀”构成,其中“丰”中一竖代表木头,三横代表刻痕,因此契字本义代表“刻写文字”。后来,契字被引申为约定、契约,春秋战国时在下面加了一个“大”,于是契字具有“大的约定”之意。
商人为何要契刻文字,契字为何含有契约之意?欲要解开这个疑问,不妨先看一看甲骨文“典”字。
甲骨文典字(见下图),是由“一双手”与“册”字构成,其中“册”就是竹简或木简编成的书册。换言之,早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在竹简上写字,或者说中国的竹简文书历史还要往前推,乃至往前推到夏朝。
与此同时,在部分甲骨文上,研究者发现上面存在使用毛笔的痕迹。而在4000年的陶寺遗址、石峁遗址里,可以明确看到使用毛笔(或类似物)的痕迹,其中陶寺遗址残破陶器上用毛笔写了两个字,至今清晰可见。
也就是说,商代已有用毛笔书写的竹简文书,日常性文书大概都写在竹简上,可惜年代久远,商代竹简文书已经腐烂,如今已经无法见到。

竹简文书用毛笔书写,龟甲用刀契刻,两者谁更方便?答案一目了然!
既然商代已有竹简文书,为何还要在龟甲上刻字?原因很简单,竹简文书才是给活人看得,在龟甲刻字不是给活人看得,而是给鬼神看得,用于与鬼神沟通,并非世俗日常文献,这些文字相当于是与鬼神的契约,而商人非常重视鬼神。
也就是说,商契在商族首创契刻文字,用于与鬼神沟通,后人以此称呼他、纪念他,因此“商契”应该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对他功绩的认可。
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商契提出将文字契刻在某种物体上,才能实现与鬼神的沟通,起初可能只是刻在木块上,但木块很快腐烂,于是后人选择了骨块,最终选择代表长寿的、寓意深刻的乌龟甲。
其次,商朝为何比虞夏周三朝更信鬼神?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非常重视祭祀占卜,其中一段时间甚至每日一祭,轮流祭祀先公先王,上个世纪董作宾由此整理出了“周祭谱”。然后虞夏周三朝,虽说也有很多祭祀鬼神的活动,但无疑远不如商朝,那么为何商朝比其他三朝更信鬼神,乃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原因其实很简单,与四朝始祖的身份有关。
《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时史伯对郑桓公说:“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
所谓“协风”,《国语》中说是立春,“听协风”就是辨别春天的到来,一般是指辨别东风有没有到来。西周时期,天子举行隆重的籍田礼之前,需要听觉灵敏的乐师来听协风,了解季节。
大禹治水,或叫“单平水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农业;周弃播种谷蔬,尤其是周弃又名周后稷,说明他与“稷”这种粮食有关。
也就是说,虞夏周三朝的始祖,都与农业生产有关,都非常务实,都非常现实,属于物质文明。

然而,商契却是“和合五教”,始创教化,即孟子说尧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按照史伯与孟子的说法,商契似乎成了儒家始祖,但这无疑不可信,因为距今4000年前的社会比茹毛饮血好不到哪里去,不大可能达到“和合五教”的地步。史伯与孟子这么说,无疑是以他们所处时代的情况,去臆测上古时代,比如商契的“司徒”职位,明显不可能存在于尧舜时代,所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过,史伯与孟子对商契的描述,却透露出了商契的职业——大巫。
早在4000年前,当时中国的巫师身兼数职,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化,逐渐分化为巫、祝、史、卜、教育等职业。以500年前的非洲、美洲土著部落来看,他们部落中掌握文字、教化、音乐舞蹈等的往往是大巫。
也就是说,商契的身份是大巫兼部落酋长,懂得文字、音乐舞蹈等,应当是以掌握与鬼神沟通的权力来维持统治,这与虞幕、夏禹、周弃大不相同。

总而言之,虞夏周三代的源头更重视农业生产,商代的源头商契重视鬼神,利用鬼神来维护统治,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王朝,于是商代比虞夏周更重视占卜祭祀鬼神,而契刻文字是与鬼神沟通、契约的重要方式,所以商代才会大规模出现甲骨文。
杂肋龙:法国大型食肉恐龙(长8米/距今1.63亿年前)
在目前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大型食肉恐龙很多,但大家真正熟知的只有霸王龙、沧龙、棘龙等。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名为杂肋龙的恐龙,它体长可达,肉食性,性凶猛,生活在1.63亿年前的法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杂肋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47:210000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 山海经的内容是真的吗(先秦古籍)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本古籍。这本书融合了历史,地理,宗教,民族,矿产,医药等多个学科,是一本非常伟大的著作,被称为上古社会生活的一本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内容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但是山海经这本书在记录书写的过程中是非常严肃和认真的,失真的问题并不是作者们的态度问题,而是由于当时人类的能力方面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36:250000裘锡圭:董作宾小传
董作宾,字彦堂,又作雁堂,别署平庐;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1895年3月20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县,1963午11月23日卒于台湾省台北市;是一位在甲骨学上有重要贡献的学者。董氏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幼读私塾,1915年春考入南阳县立师范讲习所,次年冬以第一名毕业。1918年春赴开封,考入河南育才馆(培养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学校),1919年冬毕业。毕业后留在开封与友人一起办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0:020000小河墓地的百年探索之旅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2:010001这个龌龊皇帝,竟对美女僵尸动了歪心:“复启其棺而与交接”
原题:中国历史最荒唐的皇帝:奸尸本文作者倪方六提起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家或许就会有条件反射,脑子里出现“荒淫”二字。历史上的荒淫皇帝确实很多,成年皇帝几无不色之君。有的爱玩“同性恋”,如汉哀帝刘欣;有的喜欢“性旅游”,如隋炀帝杨广;有的爱看“人兽交”,如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这类变态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还有很多。图: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现代影视镜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30: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