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始祖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
作为商朝的第一代先公,商契一生颇为传奇,但留下的更多的是谜团,其中之一是商契为何叫“商契”。
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
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
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代主要是在建国前或初期使用过,比如周原甲骨,之后没有再用,且周代在甲骨上记录的多数也不是祭祀卜辞。那么,为何商代会大规模使用甲骨文,乃至超过15万块?
龟甲利于保存,兼之具有与鬼神沟通的神秘效应,材料上的特殊性暂且不谈,商人以甲骨记录卜辞其实与商契有关。
商契是商人第一代先公,虽然甲骨文中没有“高祖契”的记载,但却有契字。甲骨文上的契字(见下图),由“丰”与“刀”构成,其中“丰”中一竖代表木头,三横代表刻痕,因此契字本义代表“刻写文字”。后来,契字被引申为约定、契约,春秋战国时在下面加了一个“大”,于是契字具有“大的约定”之意。
商人为何要契刻文字,契字为何含有契约之意?欲要解开这个疑问,不妨先看一看甲骨文“典”字。
甲骨文典字(见下图),是由“一双手”与“册”字构成,其中“册”就是竹简或木简编成的书册。换言之,早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在竹简上写字,或者说中国的竹简文书历史还要往前推,乃至往前推到夏朝。
与此同时,在部分甲骨文上,研究者发现上面存在使用毛笔的痕迹。而在4000年的陶寺遗址、石峁遗址里,可以明确看到使用毛笔(或类似物)的痕迹,其中陶寺遗址残破陶器上用毛笔写了两个字,至今清晰可见。
也就是说,商代已有用毛笔书写的竹简文书,日常性文书大概都写在竹简上,可惜年代久远,商代竹简文书已经腐烂,如今已经无法见到。
竹简文书用毛笔书写,龟甲用刀契刻,两者谁更方便?答案一目了然!
既然商代已有竹简文书,为何还要在龟甲上刻字?原因很简单,竹简文书才是给活人看得,在龟甲刻字不是给活人看得,而是给鬼神看得,用于与鬼神沟通,并非世俗日常文献,这些文字相当于是与鬼神的契约,而商人非常重视鬼神。
也就是说,商契在商族首创契刻文字,用于与鬼神沟通,后人以此称呼他、纪念他,因此“商契”应该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对他功绩的认可。
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商契提出将文字契刻在某种物体上,才能实现与鬼神的沟通,起初可能只是刻在木块上,但木块很快腐烂,于是后人选择了骨块,最终选择代表长寿的、寓意深刻的乌龟甲。
其次,商朝为何比虞夏周三朝更信鬼神?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非常重视祭祀占卜,其中一段时间甚至每日一祭,轮流祭祀先公先王,上个世纪董作宾由此整理出了“周祭谱”。然后虞夏周三朝,虽说也有很多祭祀鬼神的活动,但无疑远不如商朝,那么为何商朝比其他三朝更信鬼神,乃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原因其实很简单,与四朝始祖的身份有关。
《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时史伯对郑桓公说:“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
所谓“协风”,《国语》中说是立春,“听协风”就是辨别春天的到来,一般是指辨别东风有没有到来。西周时期,天子举行隆重的籍田礼之前,需要听觉灵敏的乐师来听协风,了解季节。
大禹治水,或叫“单平水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农业;周弃播种谷蔬,尤其是周弃又名周后稷,说明他与“稷”这种粮食有关。
也就是说,虞夏周三朝的始祖,都与农业生产有关,都非常务实,都非常现实,属于物质文明。
然而,商契却是“和合五教”,始创教化,即孟子说尧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按照史伯与孟子的说法,商契似乎成了儒家始祖,但这无疑不可信,因为距今4000年前的社会比茹毛饮血好不到哪里去,不大可能达到“和合五教”的地步。史伯与孟子这么说,无疑是以他们所处时代的情况,去臆测上古时代,比如商契的“司徒”职位,明显不可能存在于尧舜时代,所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过,史伯与孟子对商契的描述,却透露出了商契的职业——大巫。
早在4000年前,当时中国的巫师身兼数职,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化,逐渐分化为巫、祝、史、卜、教育等职业。以500年前的非洲、美洲土著部落来看,他们部落中掌握文字、教化、音乐舞蹈等的往往是大巫。
也就是说,商契的身份是大巫兼部落酋长,懂得文字、音乐舞蹈等,应当是以掌握与鬼神沟通的权力来维持统治,这与虞幕、夏禹、周弃大不相同。
总而言之,虞夏周三代的源头更重视农业生产,商代的源头商契重视鬼神,利用鬼神来维护统治,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王朝,于是商代比虞夏周更重视占卜祭祀鬼神,而契刻文字是与鬼神沟通、契约的重要方式,所以商代才会大规模出现甲骨文。
观展:乱世遗珍 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
今年时值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30周年之际,四川宋瓷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阆中市博物馆等八家川内博物馆,共同举办“乱世遗珍——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展出四川成都、遂宁、绵阳、江油、三台、阆中、南充、剑阁、德阳、什邡、简阳等地窖藏出土的140余件宋代文物,其中不乏多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且有多件为首次面世展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26:410000古代坐牢生病咋办?河南偃师曾考古发现522座东汉囚徒墓
古代如何对待坐牢犯病犯人?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一个问题,古代坐牢如果生病了怎么办?医疗费谁出?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接着上一篇坐牢话题(见《古代专设高级监狱,给犯罪官员坐牢,唐朝时夏天还发钱发饮料》一文),再来说说这些事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0:100002“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运城召开
作者:遗产编辑中心9月23日下午,由中国考古学会、山西省文物局、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局、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承办的“纪念中国考古100周年暨西阴遗址发掘9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运城召开。开幕式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01:200000荐书 | 《冲击与调适》:考古学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商代区域文明研究
长江流域区域文明研究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的重要组成。早在史前时期,长江中下游就先后出现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多个区域中心文明;至商时期,长江中上游的广汉三星堆、新干大洋洲、洞庭湖周边等多个地点或地区都发现有地方青铜文明。长江流域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文明化进程、动力机制、互动交往,以及此区域文明如何参与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等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29:540000姚远:谢辰生先生文物著述要目
1.《赴平原、河南、山东提选及考查文物工作报告》,载《文物参考资料》1950年第12期。2.《从朝鲜前线寄给祖国人民的一封信》,载《人民日报》1951年3月19日。3.《配合基本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载《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7期。(与孙家晋合著)4.《群众支持了文物保护工作》,载《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9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24:050000